论毛泽东社会学研究方法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前言 | 第8-13页 |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 (二)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 (三)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四) 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1.创新之处 | 第12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一、 毛泽东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实践基础与理论渊源 | 第13-31页 |
| (一) 毛泽东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实践基础 | 第13-21页 |
| 1.大革命时期开展的农民运动调查 | 第13-14页 |
| 2.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村社会调查分析 | 第14-17页 |
| 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社会调查实践 | 第17-21页 |
| (二) 毛泽东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论渊源 | 第21-31页 |
| 1.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继承与发展 | 第21-26页 |
| 2.对中国传统社会思想智慧的总结 | 第26-31页 |
| 二、 毛泽东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 | 第31-53页 |
| (一) 调查研究方法 | 第31-38页 |
| 1.毛泽东对调查研究的认识 | 第31-33页 |
| 2.典型调查法 | 第33-34页 |
| 3.开调查会法 | 第34-35页 |
| 4.实地考察法 | 第35-36页 |
| 5.其他调查方法 | 第36-37页 |
| 6.做好调查研究的总结 | 第37-38页 |
| (二) 阶级分析法 | 第38-48页 |
| 1.阶级分析的目的 | 第38-40页 |
| 2.阶级划分的方法、标准及主要内容 | 第40-41页 |
| 3.阶级分析法的具体运用 | 第41-44页 |
| 4.毛泽东阶级分析法运用中的不足之处 | 第44-48页 |
| (三) 社会矛盾分析法 | 第48-53页 |
| 1.毛泽东对社会矛盾的认识 | 第48-49页 |
| 2.“一分为二” | 第49-50页 |
| 3.“抓重点” | 第50-51页 |
|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第51-53页 |
| 三、 毛泽东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 | 第53-65页 |
| (一) 毛泽东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 | 第53-55页 |
| 1.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 第53-54页 |
| 2.辩证哲学思维浓厚 | 第54页 |
| 3.灵活性和群众性特征明显 | 第54-55页 |
| (二) 毛泽东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历史价值 | 第55-61页 |
| 1.指导了中国革命,引领了社会发展 | 第56-57页 |
| 2.构筑了毛泽东社会学思想体系的基础和支柱 | 第57-58页 |
| 3.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本土化 | 第58-60页 |
| 4.推进了中国社会学学科的优化建设 | 第60-61页 |
| (三) 毛泽东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当代价值 | 第61-65页 |
| 1.社会学研究的开展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 | 第62页 |
| 2.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注重系统性方法的运用 | 第62-63页 |
| 3.社会学研究方法必须注重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 第63-65页 |
| 结语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