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抑郁症量化诊断系统的研发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 1.2 围产期抑郁症诊断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1.2.1 量表检查 | 第13-15页 | 
| 1.2.2 血液生化检查 | 第15-16页 | 
| 1.2.3 影像学检查 | 第16-17页 | 
| 1.2.4 心率变异性检查 | 第17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架构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心率变异性原理生理机制及其分析方法 | 第19-33页 | 
| 2.1 自主神经调控下的心率变异性 | 第19-23页 | 
| 2.1.1 心交感神经的调节功能 | 第21-22页 | 
| 2.1.2 心副交感神经的调节功能 | 第22-23页 | 
| 2.2 多状态心率变异测试与分析 | 第23-32页 | 
| 2.2.1 多状态综合测试 | 第23-25页 | 
| 2.2.2 多状态心率变异分析 | 第25-27页 | 
| 2.2.3 时域分析 | 第27-28页 | 
| 2.2.4 频域分析 | 第28-29页 | 
| 2.2.5 非线性分析 | 第29-32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抑郁症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特征研究 | 第33-46页 | 
| 3.1 抑郁症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特征 | 第33-34页 | 
| 3.2 抑郁症患者的 HRV 分析特征参数 | 第34-41页 | 
| 3.2.1 数据预处理 | 第34-35页 | 
| 3.2.2 特征参数选择 | 第35-41页 | 
| 3.3 抑郁等级的数学模型建立 | 第41-45页 | 
| 3.3.1 Bayes 算法 | 第42-43页 | 
| 3.3.2 决策树算法 | 第43-44页 | 
| 3.3.3 AdaBoost 算法分析 | 第44页 | 
| 3.3.4 分类算法的准确性描述与对比分析 | 第44-45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围产期抑郁症量化诊断系统的设计 | 第46-62页 | 
| 4.1 引言 | 第46-48页 | 
| 4.2 采集系统设计 | 第48-52页 | 
| 4.3 系统软件设计 | 第52-60页 | 
| 4.3.1 欢迎界面 | 第53-54页 | 
| 4.3.2 数据采集与显示模块 | 第54-56页 | 
| 4.3.3 信息管理与存档模块 | 第56-57页 | 
| 4.3.4 参数分析与显示模块 | 第57-60页 | 
| 4.3.5 抑郁评估结果显示模块 | 第6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临床实验与成果 | 第62-67页 | 
| 5.1 引言 | 第62页 | 
| 5.2 临床数据采集 | 第62-64页 | 
| 5.3 临床数据分析 | 第64-66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工作展望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附件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