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若镛《诗经》接受研究--以诗经观和汉诗创作为中心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韩文摘要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0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诗经》在朝鲜的传播 | 第20-26页 |
2.1 《诗经》在朝鲜的传播概况 | 第20-23页 |
2.2 朝鲜文人对《诗经》的接受 | 第23-26页 |
第三章 丁若镛的诗经观 | 第26-40页 |
3.1 丁若镛诗经观的形成 | 第26-30页 |
3.2 丁若镛的诗经观及其特点 | 第30-40页 |
3.2.1 国风观 | 第31-33页 |
3.2.2 诗序观 | 第33-35页 |
3.2.3 美刺观 | 第35-36页 |
3.2.4 刺淫诗观 | 第36-40页 |
第四章 丁若镛的汉诗创作与《诗经》接受 | 第40-64页 |
4.1 《诗经》形式的接受 | 第40-48页 |
4.1.1 形式结构的效仿 | 第41-44页 |
4.1.2 篇名章句的化用 | 第44-48页 |
4.2 《诗经》风雅精神的接受 | 第48-60页 |
4.2.1 描摹反映民苦 | 第49-52页 |
4.2.2 批判讽刺弊政 | 第52-56页 |
4.2.3 关注赞颂劳作 | 第56-60页 |
4.3 《诗经》接受中的变化 | 第60-6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