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0 前沿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人工纳米颗粒的概述 | 第13-15页 |
1.2.1 纳米材料和纳米颗粒的定义 | 第13页 |
1.2.2 人工纳米颗粒的种类和特性 | 第13-14页 |
1.2.3 人工合成纳米颗粒的应用 | 第14-15页 |
1.3 人工纳米颗粒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 | 第15-17页 |
1.3.1 人工纳米颗粒在土壤中的表征和鉴定 | 第15-16页 |
1.3.2 人工纳米颗粒与土壤中有机质的相互作用 | 第16-17页 |
1.4 土壤老化时间对人工纳米颗粒行为的影响 | 第17-18页 |
1.5 土壤中人工纳米颗粒对植物的毒性效应 | 第18-20页 |
1.6 研究内容、目标和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及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6.2 研究目标 | 第21页 |
1.6.3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第21页 |
1.6.4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2 TiO_2和 CeO_2ENPs 在土壤中的老化时间对玉米幼苗生长效应的影响 | 第23-39页 |
2.1 引言 | 第23-24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2.2.3 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8页 |
2.3.1 TiO_2和 CeO_2 ENPs 和 BPs 的表征 | 第27页 |
2.3.2 不同老化时间的 TiO_2 ENPs 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27-33页 |
2.3.3 不同老化时间的 CeO_2 ENPs 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3-38页 |
2.4 小结 | 第38-39页 |
3 TiO_2和 CeO_2ENPs 在玉米幼苗体内的吸收分布与迁移 | 第39-45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3.2.3 分析方法 | 第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4页 |
3.3.1 不同老化时间的 TiO_2 ENPs 在玉米幼苗体内的分布 | 第40-42页 |
3.3.2 不同浓度的 CeO_2 ENPs 在玉米幼苗体内的分布 | 第42-44页 |
3.4 小结 | 第44-45页 |
4 玉米幼苗的根际环境对 TiO_2和 CeO_2ENPs 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 | 第45-50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46页 |
4.2.3 分析方法 | 第46-4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7-49页 |
4.3.1 不同的老化时间内 TiO_2 ENPs 在土壤根际环境中的迁移 | 第47-48页 |
4.3.2 不同的老化时间内 CeO_2 ENPs 在土壤根际环境中的迁移 | 第48-49页 |
4.4 小结 | 第49-50页 |
5 TiO_2和 CeO_2ENPs 抑制玉米幼苗生长的机理初探 | 第50-56页 |
5.1 引言 | 第50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50页 |
5.2.2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5.2.3 分析方法 | 第5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5页 |
5.3.1 LM 观察 TiO_2和 CeO_2 ENPs 对玉米幼苗根和叶的形态影响 | 第52-54页 |
5.3.2 TEM 观察 TiO_2和 CeO_2 ENPs 在玉米幼苗体内的分布位点 | 第54-55页 |
5.4 小结 | 第55-56页 |
6 结论、创新与展望 | 第56-59页 |
6.1 结论 | 第56-58页 |
6.2 创新 | 第58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