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司法如何回应网络舆论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6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三)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一、刑事司法回应网络舆论的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一) 权利的冲突与限制 | 第17-18页 |
1. 公民言论自由权与司法独立审判权 | 第17-18页 |
2. 新闻媒体监督权与司法独立审判权 | 第18页 |
(二) 刑事司法回应网络舆论的必要性 | 第18-22页 |
1. 刑事司法及其回应方式的特殊性 | 第18-19页 |
2. 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现实要求 | 第19-20页 |
3. 维护我国司法权威的客观要求 | 第20页 |
4. 司法机关廉洁办案的监督要求 | 第20-22页 |
二、网络舆论及其对刑事司法的影响 | 第22-31页 |
(一) 网络舆论内涵及运行模式 | 第22-24页 |
(二) 网络舆论的正义诉求 | 第24-25页 |
1. 个体的正义诉求 | 第24页 |
2. 国家的正义诉求 | 第24-25页 |
3. 道德伦理的正义诉求 | 第25页 |
(三) 网络舆论对刑事司法的影响 | 第25-31页 |
1. 网络舆论对刑事审判的弊端体现 | 第25-28页 |
2. 网络舆论监督对刑事司法的有利向导 | 第28-31页 |
三、刑事司法回应网络舆论之能力提升 | 第31-48页 |
(一) 引入网络舆论的合理阶段 | 第32-34页 |
1. 审判阶段应谨慎对待网络舆论 | 第32-34页 |
2. 执行阶段应接受网络舆论监督 | 第34页 |
(二) 提升法院回应网络舆论的能力 | 第34-41页 |
1. 加强法官裁判能力 | 第34-36页 |
2. 加强裁判文书说理功能 | 第36-38页 |
3. 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 | 第38-40页 |
4. 借鉴“法庭之友”制度 | 第40-41页 |
(三) 多方主体共同平衡刑事司法与网络舆论 | 第41-48页 |
1. 立法机关 | 第41-43页 |
2. 律师 | 第43-44页 |
3. 网络经营者 | 第44-46页 |
4. 公众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