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 第10页 |
1.1.2 产业型乡村绿道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作用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7页 |
1.4.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1.4.2 研究启示 | 第15页 |
1.4.3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6页 |
1.4.4 研究启示 | 第16-17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相关概念、基础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 | 第19-37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9-28页 |
2.1.1 “乡村振兴”概念 | 第19页 |
2.1.2 乡村产业结构 | 第19页 |
2.1.3 绿道、乡村绿道的相关概念 | 第19-24页 |
2.1.4 产业型乡村绿道的概念 | 第24页 |
2.1.5 产业型乡村绿道的分类 | 第24-25页 |
2.1.6 产业型乡村绿道的特点 | 第25-27页 |
2.1.7 产业型乡村绿道的功能 | 第27-28页 |
2.2 基础理论研究 | 第28-32页 |
2.2.1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 | 第28-29页 |
2.2.2 城乡规划学理论 | 第29-30页 |
2.2.3 农业产业集群理论 | 第30页 |
2.2.4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30-31页 |
2.2.5 道路生态学理论 | 第31-32页 |
2.2.6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2页 |
2.3 国内相关案例研究 | 第32-37页 |
2.3.1 广东增城乡村绿道规划实践 | 第32-33页 |
2.3.2 深圳市淘金山乡村绿道规划实践 | 第33-35页 |
2.3.3 浙江仙居永安溪绿道规划实践 | 第35-37页 |
3 乡村振兴战略下产业型乡村绿道规划设计研究 | 第37-66页 |
3.1 浙江省“乡村振兴”发展概况 | 第37-39页 |
3.1.1 指导思想 | 第37页 |
3.1.2 建设成效 | 第37-38页 |
3.1.3 发展瓶颈 | 第38-39页 |
3.2 产业型乡村绿道与实现乡村振兴的契合性 | 第39-41页 |
3.2.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 第39-40页 |
3.2.2 产业型乡村绿道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中原理的运用 | 第40-41页 |
3.2.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产业型乡村绿道建设要求 | 第41页 |
3.3 产业型乡村绿道与乡村产业 | 第41-45页 |
3.3.1 产业型乡村绿道与乡村产业结构的等级特征 | 第41-43页 |
3.3.2 乡村绿道与乡村产业结构变化的相关关系 | 第43-44页 |
3.3.3 产业型乡村绿道的乡村产业系统构建 | 第44-45页 |
3.4 产业型乡村绿道的构建 | 第45-49页 |
3.4.1 产业型乡村绿道类型 | 第45-46页 |
3.4.2 产业型乡村绿道构成要素 | 第46-49页 |
3.4.3 产业型乡村绿道规划设计层次 | 第49页 |
3.5 产业型乡村绿道规划设计方法 | 第49-65页 |
3.5.1 资料收集与调查 | 第49-50页 |
3.5.2 制定产业开发思路与目标定位 | 第50页 |
3.5.3 构建产业型乡村绿道产业性资源评价模式 | 第50-55页 |
3.5.4 选线规划 | 第55-57页 |
3.5.5 规划布局 | 第57-58页 |
3.5.6 专项规划 | 第58-63页 |
3.5.7 打造产品开发体系及开发路径 | 第63-64页 |
3.5.8 技术路线 | 第64-6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4 浙江省义亭镇义杭线产业型乡村绿道规划设计实践 | 第66-102页 |
4.1 义亭镇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 | 第66-71页 |
4.1.1 地理区位 | 第66页 |
4.1.2 沿线景观现状 | 第66-67页 |
4.1.3 社会经济条件 | 第67-69页 |
4.1.4 历史文化资源 | 第69-70页 |
4.1.5 自然景观资源 | 第70-71页 |
4.2 义杭线产业型乡村绿道沿线产业分布特征 | 第71-72页 |
4.3 义杭线产业型乡村绿道建设总体布局 | 第72-80页 |
4.3.1 选线评价与布局 | 第72-79页 |
4.3.1.1 点状要素分析 | 第72-75页 |
4.3.1.2 线性要素分析 | 第75-79页 |
4.3.2 规划布局 | 第79-80页 |
4.4 义杭线产业型乡村绿道规划设计构思 | 第80-84页 |
4.4.1 规划构思 | 第81页 |
4.4.2 规划理念 | 第81页 |
4.4.3 规划设计目标 | 第81-82页 |
4.4.4 乡村旅游与产业融合项目规划 | 第82-84页 |
4.5 义杭线产业型乡村绿道专项及附属设施规划设计 | 第84-91页 |
4.5.1 绿道游径系统规划 | 第84-85页 |
4.5.2 绿道沿线水域景观规划 | 第85-87页 |
4.5.3 绿道解说标识系统设计 | 第87-90页 |
4.5.4 绿道驿站规划 | 第90-91页 |
4.6 义亭镇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振兴策略 | 第91-99页 |
4.6.1 义亭镇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91-92页 |
4.6.2 义亭镇实现乡村振兴规划策略 | 第92-99页 |
4.7 绿道开发营销策略规划 | 第99-100页 |
4.7.1 生态环境与文化资源的营销开发 | 第99-100页 |
4.7.2 绿道知名度开发 | 第100页 |
4.7.3 产品品牌形象开发 | 第100页 |
4.8 保障体制规划 | 第100-101页 |
4.8.1 制定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策略 | 第100页 |
4.8.2 制定产业型绿道建设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 第100页 |
4.8.3 加强产业型乡村绿道的产品营销和建设宣传 | 第100页 |
4.8.4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提供技术人才保障 | 第100-101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5 总结与不足 | 第102-104页 |
5.1 总结 | 第102-103页 |
5.2 不足之处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附录(一) | 第108-113页 |
附录(二) | 第113-117页 |
个人简介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