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绿化规划论文--绿化系统规划论文--城乡各类型绿化地规划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下产业型乡村绿道规划设计研究 ——以义杭线产业型乡村绿道规划设计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第10页
        1.1.2 产业型乡村绿道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作用及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内容第11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2-17页
        1.4.1 国外研究动态第12-15页
        1.4.2 研究启示第15页
        1.4.3 国内研究动态第15-16页
        1.4.4 研究启示第16-17页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18页
        1.5.1 研究思路第17页
        1.5.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6 技术路线第18-19页
2 相关概念、基础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第19-37页
    2.1 相关概念第19-28页
        2.1.1 “乡村振兴”概念第19页
        2.1.2 乡村产业结构第19页
        2.1.3 绿道、乡村绿道的相关概念第19-24页
        2.1.4 产业型乡村绿道的概念第24页
        2.1.5 产业型乡村绿道的分类第24-25页
        2.1.6 产业型乡村绿道的特点第25-27页
        2.1.7 产业型乡村绿道的功能第27-28页
    2.2 基础理论研究第28-32页
        2.2.1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第28-29页
        2.2.2 城乡规划学理论第29-30页
        2.2.3 农业产业集群理论第30页
        2.2.4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30-31页
        2.2.5 道路生态学理论第31-32页
        2.2.6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2页
    2.3 国内相关案例研究第32-37页
        2.3.1 广东增城乡村绿道规划实践第32-33页
        2.3.2 深圳市淘金山乡村绿道规划实践第33-35页
        2.3.3 浙江仙居永安溪绿道规划实践第35-37页
3 乡村振兴战略下产业型乡村绿道规划设计研究第37-66页
    3.1 浙江省“乡村振兴”发展概况第37-39页
        3.1.1 指导思想第37页
        3.1.2 建设成效第37-38页
        3.1.3 发展瓶颈第38-39页
    3.2 产业型乡村绿道与实现乡村振兴的契合性第39-41页
        3.2.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第39-40页
        3.2.2 产业型乡村绿道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中原理的运用第40-41页
        3.2.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产业型乡村绿道建设要求第41页
    3.3 产业型乡村绿道与乡村产业第41-45页
        3.3.1 产业型乡村绿道与乡村产业结构的等级特征第41-43页
        3.3.2 乡村绿道与乡村产业结构变化的相关关系第43-44页
        3.3.3 产业型乡村绿道的乡村产业系统构建第44-45页
    3.4 产业型乡村绿道的构建第45-49页
        3.4.1 产业型乡村绿道类型第45-46页
        3.4.2 产业型乡村绿道构成要素第46-49页
        3.4.3 产业型乡村绿道规划设计层次第49页
    3.5 产业型乡村绿道规划设计方法第49-65页
        3.5.1 资料收集与调查第49-50页
        3.5.2 制定产业开发思路与目标定位第50页
        3.5.3 构建产业型乡村绿道产业性资源评价模式第50-55页
        3.5.4 选线规划第55-57页
        3.5.5 规划布局第57-58页
        3.5.6 专项规划第58-63页
        3.5.7 打造产品开发体系及开发路径第63-64页
        3.5.8 技术路线第64-65页
    3.6 本章小结第65-66页
4 浙江省义亭镇义杭线产业型乡村绿道规划设计实践第66-102页
    4.1 义亭镇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第66-71页
        4.1.1 地理区位第66页
        4.1.2 沿线景观现状第66-67页
        4.1.3 社会经济条件第67-69页
        4.1.4 历史文化资源第69-70页
        4.1.5 自然景观资源第70-71页
    4.2 义杭线产业型乡村绿道沿线产业分布特征第71-72页
    4.3 义杭线产业型乡村绿道建设总体布局第72-80页
        4.3.1 选线评价与布局第72-79页
            4.3.1.1 点状要素分析第72-75页
            4.3.1.2 线性要素分析第75-79页
        4.3.2 规划布局第79-80页
    4.4 义杭线产业型乡村绿道规划设计构思第80-84页
        4.4.1 规划构思第81页
        4.4.2 规划理念第81页
        4.4.3 规划设计目标第81-82页
        4.4.4 乡村旅游与产业融合项目规划第82-84页
    4.5 义杭线产业型乡村绿道专项及附属设施规划设计第84-91页
        4.5.1 绿道游径系统规划第84-85页
        4.5.2 绿道沿线水域景观规划第85-87页
        4.5.3 绿道解说标识系统设计第87-90页
        4.5.4 绿道驿站规划第90-91页
    4.6 义亭镇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振兴策略第91-99页
        4.6.1 义亭镇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91-92页
        4.6.2 义亭镇实现乡村振兴规划策略第92-99页
    4.7 绿道开发营销策略规划第99-100页
        4.7.1 生态环境与文化资源的营销开发第99-100页
        4.7.2 绿道知名度开发第100页
        4.7.3 产品品牌形象开发第100页
    4.8 保障体制规划第100-101页
        4.8.1 制定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策略第100页
        4.8.2 制定产业型绿道建设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第100页
        4.8.3 加强产业型乡村绿道的产品营销和建设宣传第100页
        4.8.4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提供技术人才保障第100-101页
    4.9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5 总结与不足第102-104页
    5.1 总结第102-103页
    5.2 不足之处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8页
附录(一)第108-113页
附录(二)第113-117页
个人简介第117-118页
致谢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理查德·耶茨作品中的现代性悖论探析
下一篇:A Contrstive Study of Three English Versions of Fu Sheng Liu J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