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大平调艺术特色及其演唱探析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第一章 菏泽大平调概述 | 第17-22页 |
第一节 大平调的渊源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大平调的沿革 | 第18-20页 |
第三节 大平调的当代发展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菏泽大平调中的方言、谚语及其演出习俗 | 第22-27页 |
第一节 唱词中的方言 | 第22-24页 |
第二节 唱词中的谚语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大平调的演出习俗 | 第25-27页 |
第三章 菏泽大平调的艺术特色 | 第27-38页 |
第一节 音乐特点 | 第27-32页 |
一、 调式特点 | 第27-28页 |
二、 旋律特点 | 第28-31页 |
三、 演唱形式的革新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唱词特点 | 第32-35页 |
一、 句式特点 | 第32-34页 |
二、 衬字、衬词 | 第34-35页 |
第三节 伴奏音乐 | 第35-38页 |
一、 器乐 | 第35-37页 |
二、 曲牌音乐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菏泽大平调的演唱 | 第38-59页 |
第一节 不同行当的演唱特点 | 第38-42页 |
一、 生行 | 第39-40页 |
二、 净行 | 第40-41页 |
三、 旦行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润腔技巧 | 第42-47页 |
一、 音高式润腔 | 第42-44页 |
二、 节奏速度式润腔 | 第44-45页 |
三、 力度式润腔 | 第45-46页 |
四、 音色型润腔 | 第46-47页 |
第三节 菏泽大平调第三代传人何西良的唱腔艺术 | 第47-59页 |
一、 何西良生平 | 第48-49页 |
二、 唱腔艺术 | 第49-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第64-65页 |
附录:采风照片 | 第65-71页 |
后记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