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来源和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第2章 商标诉前禁令的作用和特殊性 | 第13-27页 |
2.1 商标诉前禁令的作用 | 第13-19页 |
2.1.1 诉前禁令的性质和特点 | 第13-16页 |
2.1.2 知识产权诉前禁令的作用 | 第16-19页 |
2.2 商标诉前禁令的特殊性 | 第19-24页 |
2.2.1 商标诉前禁令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 第19-21页 |
2.2.2 商标诉前禁令防止权利人遭受不可弥补损害 | 第21-24页 |
2.3 诉前禁令对知识产权实施的影响 | 第24-27页 |
第3章 商标诉前禁令适用的审查 | 第27-35页 |
3.1 胜诉可能性(likelihood of success on the merits) | 第29-30页 |
3.1.1 诉前禁令与永久禁令 | 第29页 |
3.1.2 商标诉前禁令中“胜诉可能性”的判定因素 | 第29-30页 |
3.2 不可弥补的损害(irreparable injury/irreparable harm) | 第30-33页 |
3.2.1 建立混淆可能性 | 第31-32页 |
3.2.2 判定不可弥补损害的因素 | 第32-33页 |
3.3 对双方利益的权衡(balance of harms/ comparable hardships of the parties) | 第33页 |
3.4 公共利益(public interest/ public welfare) | 第33-35页 |
第4章 我国商标诉前禁令的缺陷及建议 | 第35-41页 |
4.1 我国商标诉前禁令的立法规定及缺陷 | 第35-36页 |
4.2 我国商标诉前禁令适用审查的完善建议 | 第36-41页 |
4.2.1 完善《商标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 | 第37-39页 |
4.2.2 增加“权衡双方利益”条款 | 第39-40页 |
4.2.3 明确“公共利益”的审查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个人简历、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