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L形截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压弯性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概述第10-12页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的现状第12-15页
        1.2.1 方钢管压弯研究第12-13页
        1.2.2 异形柱的研究第13-15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5-16页
第二章 L 形截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压弯试验第16-44页
    2.1 概述第16页
    2.2 试验方案第16-23页
        2.2.1 试验目的第16-17页
        2.2.2 试件设计第17-18页
        2.2.3 试件制作第18-20页
        2.2.4 材料性能第20-23页
    2.3 试验装置第23页
    2.4 GZ-1 试件压弯试验第23-30页
        2.4.1 量测方案和加载方案第23-25页
        2.4.2 破坏形式第25-26页
        2.4.3 压弯承载力和竖向位移第26页
        2.4.4 单肢挠度第26-27页
        2.4.5 纵向应变第27-28页
        2.4.6 横向应变第28-29页
        2.4.7 LCFT 柱边肢受压下压弯试验结果小结第29-30页
    2.5 GZ-2 试件压弯试验第30-36页
        2.5.1 量测方案和加载方案第30-32页
        2.5.2 破坏形式第32页
        2.5.3 压弯承载力和竖向位移第32-33页
        2.5.4 单肢挠度第33-34页
        2.5.5 纵向应变第34-35页
        2.5.6 横向应变第35-36页
        2.5.7 LCFT 柱中肢受压时压弯实验结果小结第36页
    2.6 GZ-3 试件压弯试验第36-44页
        2.6.1 量测方案和加载方案第36-38页
        2.6.2 破坏形式第38-39页
        2.6.3 压弯荷载-竖向位移曲线第39页
        2.6.4 单肢挠度曲线第39-40页
        2.6.5 压弯荷载-纵向应变曲线第40-41页
        2.6.6 压弯荷载-横向应变曲线第41-42页
        2.6.7 LCFT 柱两边肢压弯实验结果小结第42-44页
第三章 L 形截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LCFT)有限元分析第44-53页
    3.1 概述第44页
    3.2 计算模型第44-47页
        3.2.1 单元类型第45页
        3.2.2 本构关系第45-46页
        3.2.3 网格划分第46-47页
        3.2.4 加载和求解第47页
        3.2.5 后处理第47页
    3.3 有限元结果分析第47-52页
        3.3.1 L 形边肢受压第47-49页
        3.3.2 L 形中肢受压第49-50页
        3.3.3 L 形两边肢受压第50-52页
    3.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L 形截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LCFT)的压弯承载力理论研究第53-73页
    4.1 概述第53页
    4.2 L 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的换算长细比第53-61页
        4.2.1 换算长细比简化模型第53-54页
        4.2.2 长细比计算公式第54页
        4.2.3 弯曲屈曲时换算长细比的计算第54-58页
        4.2.4 扭转屈曲时换算长细比的计算第58-61页
    4.3 国内现行四种钢管混凝土规程简介第61-64页
        4.3.1 (CECS28:2012)计算方法第62-63页
        4.3.2 (DL/T5085-1999)计算方法第63页
        4.3.3 (CECS159:2004)计算方法第63页
        4.3.4 (GJB4142-2000)计算方法第63-64页
    4.4 单向压弯计算结果分析第64-66页
        4.4.1 格构式模型第64-65页
        4.4.2 整体计算模型第65-66页
    4.5 LCFT 柱压弯承载力分析第66-72页
        4.5.1 ANSYS 有限元模型第66-67页
        4.5.2 ANSYS 有限元结果第67-71页
        4.5.3 边肢受压承载力计算第71-72页
    4.6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5.1 完成的主要工作和结论第73-74页
    5.2 开展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致谢第80-81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民居建筑独特性的研究
下一篇:寒带地区室内设计中绿色环保材料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