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综述 | 第10-17页 |
1.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原因 | 第10-12页 |
1.1 奶牛的营养水平 | 第10页 |
1.2 微生物感染 | 第10-11页 |
1.3 激素 | 第11页 |
1.4 其他因素 | 第11-12页 |
2. 子宫局部免疫机制 | 第12-16页 |
2.1 子宫免疫细胞 | 第12-13页 |
2.2 细胞因子 | 第13-14页 |
2.3 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 | 第14-15页 |
2.4 血清淀粉样蛋白A | 第15页 |
2.5 β-防御素 | 第15-16页 |
3. 实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试验一 奶牛子宫内膜急性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模型的建立 | 第17-26页 |
前言 | 第17页 |
1. 试验材料 | 第17-18页 |
1.1 试验动物 | 第17页 |
1.2 药品及试剂 | 第17页 |
1.3 病原菌 | 第17页 |
1.4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7-18页 |
1.5 试剂的配制 | 第18页 |
2. 试验方法 | 第18-20页 |
2.1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制备 | 第18-19页 |
2.2 试验动物的准备 | 第19页 |
2.3 子宫角插管的手术方法 | 第19页 |
2.4 人工感染 | 第19页 |
2.5 确认感染 | 第19-20页 |
2.6 样品的收集、样品的处理及检测方法 | 第20页 |
3. 试验结果 | 第20-24页 |
3.1 临床症状 | 第20-22页 |
3.2 子宫分泌物PMN%的变化结果 | 第22-23页 |
3.3 分泌物取样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 第23-24页 |
4. 讨论 | 第24-26页 |
试验二 奶牛血液学、子宫组织病理学及子宫内膜超微结构的观察 | 第26-32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6-27页 |
1.1 主要试验试剂 | 第26页 |
1.2 主要试验仪器 | 第26页 |
1.3 试验试剂配置 | 第26-27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2.1 样品的处理及检测方法 | 第27页 |
2.2 石蜡切片的制作 | 第27-28页 |
2.3 扫描电镜观察 | 第28页 |
3. 试验结果 | 第28-30页 |
3.1 血液中嗜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 第28-29页 |
3.2 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 第29-30页 |
3.3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 第30页 |
4. 讨论 | 第30-32页 |
试验三 血液中细胞因子(IL-1β、IL-6、IL-8、TNF-α)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含量的测定 | 第32-3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1.1 主要材料 | 第32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3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2.1 测定血液中IL-1 β、IL-6、SAA和TNF-α的含量 | 第32-33页 |
2.2 测定血液中IL-8的含量 | 第33页 |
2.3 测定血液中β-防御素的含量 | 第33-3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4-37页 |
4. 讨论 | 第37-39页 |
试验四 血液中白细胞TLR2蛋白及血液和分泌物中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 第39-54页 |
1 试验材料 | 第39-40页 |
1.1 主要试剂 | 第39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39-40页 |
1.3 试剂配制 | 第40页 |
2. 试验方法 | 第40-44页 |
2.1 白细胞免疫组化染色 | 第40-41页 |
2.2 荧光定量PCR | 第41-44页 |
3. 试验结果 | 第44-52页 |
3.1 白细胞TLR2免疫组化结果 | 第44-45页 |
3.2 RNA完整性检测结果 | 第45页 |
3.3 血液中各因子表达量结果 | 第45-49页 |
3.4 子宫分泌物各因子表达量结果 | 第49-52页 |
4. 讨论 | 第52-54页 |
全文总结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