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黄土滑坡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古土壤物理力学性质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非饱和土剪切强度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4 黄土本构模型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泾河南岸滑坡区域地质环境 | 第20-27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2.2 气象水文 | 第20-23页 |
2.3 地形地貌 | 第23页 |
2.4 地层岩性 | 第23-24页 |
2.5 地质构造 | 第24-25页 |
2.6 人类工程活动 | 第25-27页 |
2.6.1 农业灌溉 | 第25-26页 |
2.6.2 边坡开挖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试验方案及方法 | 第27-35页 |
3.1 试样采取及制备 | 第27-29页 |
3.1.1 试样采取 | 第27页 |
3.1.2 试样制备 | 第27-28页 |
3.1.3 试样不同含水量配置 | 第28页 |
3.1.4 试样饱和 | 第28-29页 |
3.2 基本物理性质参数 | 第29-31页 |
3.3 三轴剪切试验 | 第31-33页 |
3.3.1 试验基本原理及方案 | 第31-32页 |
3.3.2 试验步骤 | 第32-33页 |
3.4 三轴渗透试验 | 第33-35页 |
3.4.1 试验原理 | 第33-34页 |
3.4.2 试验方法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5-44页 |
4.1 古土壤三轴剪切试验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4.1.1 围压对古土壤应力应变关系(q-ε_1 )曲线的影响 | 第35-36页 |
4.1.2 含水量对古土壤应力应变关系(q-ε_1 )曲线的影响 | 第36-37页 |
4.2 黄土三轴剪切试验结果析 | 第37-38页 |
4.3 抗剪强度参数 | 第38-42页 |
4.3.1 抗剪强度参数求取 | 第38-41页 |
4.3.2 含水量对古土壤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 | 第41-42页 |
4.4 三轴渗透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2-44页 |
第五章 邓肯-张模型的建立及参数求取 | 第44-50页 |
5.1 邓肯-张(E-v)模型 | 第44-47页 |
5.1.1 切线变形模量 | 第44-46页 |
5.1.2 切线泊松比 | 第46-47页 |
5.2 黄土及古土壤抗剪强度参数的确定 | 第47页 |
5.3 切线变形模量参数的确定 | 第47-49页 |
5.3.1 初始切线变形模量E_i | 第47页 |
5.3.2 破坏比R_f | 第47-48页 |
5.3.3K、n的确定 | 第48-49页 |
5.4 切线泊松比v_i参数确定 | 第49-50页 |
第六章 Q_2古土壤控滑机理分析 | 第50-62页 |
6.1 泾河南岸黄土滑坡特征 | 第50页 |
6.2 泾河南岸黄土滑坡破坏及运动模式 | 第50-54页 |
6.2.1 古土壤控制下黄土滑坡的破坏模式 | 第50-53页 |
6.2.2 泾河南岸黄土滑坡运动模式 | 第53-54页 |
6.3 基于Midas-GTS的黄土滑坡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54-62页 |
6.3.1Midas-GTS软件分析原理 | 第54-55页 |
6.3.2 模型的建立 | 第55-56页 |
6.3.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6.3.4 泾河南岸黄土滑坡破坏机理分析 | 第57-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