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铬渣污染场地调查与修复技术筛选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2页 |
·铬渣污染现状 | 第13-18页 |
·铬渣的产生与危害 | 第13-14页 |
·我国铬渣堆存现状 | 第14-17页 |
·铬渣堆存场地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国内外污染场地的管理现状和调查评估程序 | 第18-25页 |
·国内外污染场地的管理现状 | 第18-22页 |
·国内外污染场地的调查评估程序 | 第22-25页 |
·国内外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国内外污染场地修复技术 | 第26-32页 |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发展 | 第26页 |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分类 | 第26-27页 |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应用情况 | 第27-28页 |
·常用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简介 | 第28-32页 |
第2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32-38页 |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32-33页 |
·研究背景 | 第32-33页 |
·研究目的 | 第33页 |
·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34页 |
·取样与分析方法 | 第34-37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34-35页 |
·土壤样品的制备和测定方法 | 第35-36页 |
·地下水样品的制备和测定方法 | 第36-37页 |
·样品的质量控制 | 第37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7-38页 |
第3章 研究场地区域概况 | 第38-45页 |
·场地地理位置 | 第38-39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39-40页 |
·地形、地貌 | 第39页 |
·气象水文 | 第39-40页 |
·场区地质条件 | 第40-41页 |
·第四系松散堆积层 | 第40-41页 |
·白垩系青山群(λπKqs) | 第41页 |
·场区水文地质条件 | 第41-43页 |
·地下水类型及赋存条件 | 第41页 |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 第41-42页 |
·地下水动态特征 | 第42-43页 |
·场区渗透性评价 | 第43-44页 |
·试验概况 | 第43页 |
·参数计算 | 第43-44页 |
·透水性综合评价 | 第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铬渣堆场土壤污染特征 | 第45-68页 |
·铬含量统计分析和污染评价 | 第45-50页 |
·铬含量统计分析 | 第45-46页 |
·土壤总铬污染评价 | 第46-49页 |
·土壤铬的空间变异结构 | 第49-50页 |
·土壤污染物水平分布特征 | 第50-58页 |
·土壤总铬水平分布现状 | 第50-53页 |
·土壤六价铬水平分布现状 | 第53-56页 |
·铬水平扩散特征 | 第56-58页 |
·土壤污染物垂向分布特征 | 第58-61页 |
·土壤总铬垂向分布现状 | 第58页 |
·土壤六价铬垂向分布现状 | 第58-59页 |
·铬垂向扩散特征 | 第59-61页 |
·土壤中铬的存在形态 | 第61-66页 |
·土壤中铬的形态划分 | 第61-62页 |
·土壤中铬的形态分布 | 第62-64页 |
·土壤铬总量与各形态的相关关系 | 第64页 |
·土壤理化性质对铬存在形态的影响 | 第64-66页 |
·小结 | 第66-68页 |
第5章 铬渣堆场地下水污染特征 | 第68-86页 |
·铬含量统计分析和污染评价 | 第68-70页 |
·铬含量统计分析 | 第68页 |
·地下水六价铬污染评价 | 第68-70页 |
·地下水污染现状 | 第70-73页 |
·地下水总铬分布现状 | 第70-71页 |
·地下水六价铬分布现状 | 第71-72页 |
·地下水铬污染特征 | 第72-73页 |
·污染物的运移分析 | 第73-77页 |
·地下水长期监测 | 第77-85页 |
·各井水样随时间变化趋势 | 第77-84页 |
·井间水样变化趋势 | 第84-85页 |
·小结 | 第85-86页 |
第6章 铬渣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 | 第86-102页 |
·修复目标的确定 | 第86-87页 |
·修复技术初筛 | 第87-89页 |
·修复技术可行性研究 | 第89-100页 |
·异位土壤清洗技术 | 第89-98页 |
·原位土壤清洗技术 | 第98-100页 |
·修复技术确定 | 第100-101页 |
·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02-106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02-104页 |
·场地土壤污染 | 第102页 |
·场地地下水污染 | 第102-103页 |
·场地修复技术筛选 | 第103-104页 |
·建议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