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合同法论文

我国税收代位权制度实证分析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引言第9-17页
    1.1 选题背景第9页
    1.2 文献综述第9-13页
        1.2.1 税收代位权的性质第10-11页
        1.2.2 税收代位权的成立要件第11-12页
        1.2.3 税收代位权的行使效力第12-13页
    1.3 论文结构安排第13-15页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及不足第15-17页
第2章 税收代位权制度的设立第17-23页
    2.1 《征管法》引入代位权的背景和意义第17页
    2.2 代位权制度进入税法的理论依据第17-18页
    2.3 税收代位权的构成要件第18-21页
        2.3.1 税收债务已经发生且确定第18-19页
        2.3.2 纳税人没能按时完税第19页
        2.3.3 纳税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第19-20页
        2.3.4 纳税人怠于主张债权导致国家税收有不能实现的危险第20-21页
    2.4 税收代位权与《征管法》原有保全措施的区别第21-23页
第3章 税收代位权制度在实践中的运用情况第23-30页
    3.1 税收代位权案件概览第23-26页
    3.2 税收代位权案件呈现的特点和暴露的问题第26-28页
        3.2.1 案件的启动与稽查工作密不可分第26页
        3.2.2 选择被告时的一致性第26-27页
        3.2.3 第三人经营状况的非正常性第27页
        3.2.4 案件数量少第27页
        3.2.5 税务机关违法行使代位权的案件比例较高第27-28页
    3.3 关于和解或调解结案方式的思考第28-30页
第4章 税收代位权制度存在问题之原因诊断第30-35页
    4.1 立法规定过于简略使得税务机关困惑颇多第30-32页
        4.1.1 对税收代位权的适用对象理解模糊第31页
        4.1.2 关于“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的标准不能准确把握第31-32页
    4.2 程序上的相关规定致使税务机关积极性不足第32-34页
        4.2.1 权利的行使方式是对传统行政思维的挑战第32-33页
        4.2.2 一般管辖原则对代位权诉讼的局限第33-34页
    4.3 举证难度较大第34-35页
第5章 与法国、日本税收代位权制度的对比分析研究第35-38页
    5.1 权利行使方式之差异第35-36页
    5.2 客体范围之差异第36-37页
    5.3 行使要件之差异第37-38页
第6章 税收代位权制度的优化第38-43页
    6.1 实体权利义务方面第38-40页
        6.1.1 对行使要件进行更为细致的解释第38-39页
        6.1.2 赋予次债务人更多的抗辩权第39-40页
        6.1.3 加强对税务部门权力的监督体制第40页
    6.2 程序制度方面第40-43页
        6.2.1 明确税收代位权的行使方式只能是诉讼第41-42页
        6.2.2 适当平衡税收代位权诉讼中各方的举证责任第42-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认定及其保护
下一篇:论侵权案件中网约车平台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