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再融资方式选择偏好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基本思路和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3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2 理论分析和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2.1 融资理论 | 第14-15页 |
2.1.1 MM理论 | 第14页 |
2.1.2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 第14-15页 |
2.2 再融资模式研究 | 第15-17页 |
2.3 创业板融资研究 | 第17-18页 |
2.4 简要评述 | 第18-19页 |
3 创业板再融资发展现状及模式分析 | 第19-33页 |
3.1 再融资发展史 | 第19-22页 |
3.1.1 上市A股再融资发展史 | 第19-20页 |
3.1.2 创业板再融资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3.1.3 再融资新规出炉 | 第21-22页 |
3.2 创业板股权再融资分析 | 第22-26页 |
3.2.1 定向增发现状分析 | 第22-23页 |
3.2.2 定向增发案例——乐视网 | 第23-24页 |
3.2.3 配股现状分析 | 第24-25页 |
3.2.4 配股案例——香雪股份 | 第25-26页 |
3.3 创业板债权再融资分析 | 第26-31页 |
3.3.1 可转债现状分析 | 第26-28页 |
3.3.2 可转债案例——蓝色光标 | 第28页 |
3.3.3 公司债现状分析 | 第28-30页 |
3.3.4 公司债案例——“17温氏02”公司债 | 第30-31页 |
3.4 创业板再融资发展小结 | 第31-33页 |
4 创业板再融资选择偏好的实证分析 | 第33-47页 |
4.1 创业板再融资宣告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33-40页 |
4.1.1 指标的选择与假设的提出 | 第33-34页 |
4.1.2 宣告效应的估计检验 | 第34-39页 |
4.1.3 检验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4.2 创业板再融资选择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6页 |
4.2.1 变量选择和描述性统计 | 第40-42页 |
4.2.2 Logistic回归结果 | 第42-45页 |
4.2.3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4.3 实证结果 | 第46-47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7-51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7-49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9-51页 |
5.2.1 完善创业板市场再融资体系 | 第49-50页 |
5.2.2 引导创业板上市公司合理选择再融资方式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