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4-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1 引言 | 第10-12页 |
| 2 行政复议和解标的拓展之必要性 | 第12-20页 |
| 2.1 复议和解制度的优越性 | 第12-15页 |
| 2.2 作为复议和解法定标的之行政裁量的内涵与外延 | 第15-16页 |
| 2.3 复议和解标的局限现状——基于行政复议和解群案的整体分析 | 第16-20页 |
| 3 从行政复议典型案件中窥探复议和解标的拓展可能 | 第20-25页 |
| 3.1 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行政处罚决定案 | 第20-22页 |
| 3.1.1 案情简介 | 第20页 |
| 3.1.2 评价分析:行政复议基于“事实不清”进行和解是否合法正当? | 第20-21页 |
| 3.1.3 小结:复议和解标的可拓展至事实不清状态 | 第21-22页 |
| 3.2 人民银行某分行行政处罚决定案 | 第22-25页 |
| 3.2.1 案情简介 | 第22页 |
| 3.2.2 分析评价:行政复议可否基于法律关系不明进行和解? | 第22-24页 |
| 3.2.3 小结:复议和解标的可拓展至法律关系不明状态下的和解 | 第24-25页 |
| 4 复议和解标的拓展之合法性解读 | 第25-32页 |
| 4.1 复议和解标的仅限于行政裁量? | 第25-26页 |
| 4.2 复议和解标的拓展符合行政复议制度设计 | 第26-28页 |
| 4.2.1 行政复议法律规范体系自洽的审视 | 第26-27页 |
| 4.2.2 行政复议立法目的的解释空间 | 第27-28页 |
| 4.3 域外和解契约制度借鉴 | 第28-31页 |
| 4.4 小结:复议和解标的拓展无制度障碍 | 第31-32页 |
| 5 行政复议和解标的拓展之路径审视 | 第32-43页 |
| 5.1 复议和解标的拓展的制度风险 | 第32-33页 |
| 5.2 防范复议和解标的拓展风险的制度设计 | 第33-43页 |
| 5.2.1 复议和解应基于公众参与和诚实信用运作 | 第33-36页 |
| 5.2.2 复议和解应以缔结和解协议为必要 | 第36-41页 |
| 5.2.3 复议和解应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 | 第41-43页 |
| 6 结语:我国行政复议和解标的条款之修改建言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作者简历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