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1页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实验方法 | 第11-15页 |
2.1 实验对象 | 第11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1-12页 |
2.2.1 临床资料 | 第11页 |
2.2.2 标本搜集及检测方法 | 第11页 |
2.2.3 实验分组 | 第11-12页 |
2.3 标本检测 | 第12-14页 |
2.3.1 常规检测 | 第12页 |
2.3.2 CLDN-4及CLDN-5检测 | 第12-14页 |
2.4 统计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15-22页 |
3.1 病人资料 | 第15-17页 |
3.1.1 病人临床资料 | 第15页 |
3.1.2 病人实验室检查资料 | 第15-17页 |
3.2 不同指标鉴别肺水肿效能比较 | 第17-19页 |
3.2.1 不同指标鉴别静水压增高型与通透性肺水肿效能比较 | 第17-18页 |
3.2.2 不同指标鉴别诊断通透性肺水肿组与混合性肺水肿组效能比较 | 第18-19页 |
3.2.3 不同指标鉴别诊断静水压增高型与混合性肺水肿效能比较 | 第19页 |
3.3 肺水肿死亡组与存活组资料比较 | 第19-20页 |
3.4 肺水肿死亡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20页 |
3.5 肺水肿COX回归分析 | 第20-21页 |
3.6 影响机械通气时间的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 | 第21-22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22-27页 |
4.1 PCT、NT-pro-BNP、血清内CLDN-5、BALF中CLDN-4鉴别诊断肺水肿效能比较 | 第23页 |
4.2 CLDN-5、CLDN-4鉴别诊断肺水肿机制探讨 | 第23-25页 |
4.3 肺水肿病人死亡危险因素 | 第25-26页 |
4.4 不足与展望 | 第26-2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1页 |
综述 | 第3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