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 创新点和不足 | 第15-17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8-23页 |
2.2.1 互联网金融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2.2.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 | 第20-23页 |
第3章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 | 第23-29页 |
3.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和模式 | 第23-25页 |
3.1.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 第23-24页 |
3.1.2 互联网金融的模式 | 第24-25页 |
3.2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 第25-29页 |
3.2.1 P2P的发展 | 第25-26页 |
3.2.2 众筹的发展 | 第26-27页 |
3.2.3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 | 第27-29页 |
第4章 理论分析 | 第29-39页 |
4.1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 | 第29-30页 |
4.1.1 分流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 | 第29-30页 |
4.1.2 促进商业银行存款业务 | 第30页 |
4.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影响 | 第30-32页 |
4.2.1 挤占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 | 第31页 |
4.2.2 反哺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 | 第31-32页 |
4.3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 | 第32-33页 |
4.4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共同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33-35页 |
4.4.1 完善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 | 第33-34页 |
4.4.2 增加经济的运行风险 | 第34-35页 |
4.5 小结 | 第35-39页 |
4.5.1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35-36页 |
4.5.2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 第36-39页 |
第5章 实证分析 | 第39-49页 |
5.1 变量的定义与数据来源 | 第39-41页 |
5.1.1 被解释变量 | 第39页 |
5.1.2 解释变量 | 第39-40页 |
5.1.3 控制变量 | 第40页 |
5.1.4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0-41页 |
5.2 实证分析 | 第41-49页 |
5.2.1 解释变量的异方差、自相关检验 | 第41-42页 |
5.2.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 | 第42-44页 |
5.2.3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影响 | 第44-49页 |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 第49-5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6.2 建议 | 第49-53页 |
6.2.1 对商业银行的建议 | 第49-50页 |
6.2.2 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建议 | 第50页 |
6.2.3 对监管机构的建议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