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8-20页 |
1.1 贵金属纳米颗粒概述 | 第8-12页 |
1.1.1 贵金属纳米颗粒的特性 | 第9-12页 |
1.2 贵金属金、钌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12-15页 |
1.2.1 金、钌纳米材料的工业催化应用 | 第13页 |
1.2.2 金、钌纳米材料环境修复催化应用 | 第13-14页 |
1.2.3 形貌、尺寸及载体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 第14-15页 |
1.3 金、钌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15-18页 |
1.3.1 金、钌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 | 第15-18页 |
1.3.2 负载型金、钌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8页 |
1.4 课题发展脉络及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金纳米颗粒制备实验研究 | 第20-32页 |
2.1 实验试剂与实验设备 | 第20-21页 |
2.2 样品的测试表征 | 第21-23页 |
2.3 金纳米颗粒可控合成实验探索 | 第23-25页 |
2.3.1 PVP浓度 | 第23-24页 |
2.3.2 PVP和KBr组合 | 第24页 |
2.3.3 SDS浓度 | 第24-25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5-30页 |
2.4.1 PVP浓度对金纳米颗粒粒径及形貌的影响 | 第25-27页 |
2.4.2 PVP和KBr组合对金纳米颗粒形貌的影响 | 第27-28页 |
2.4.3 SDS浓度对金纳米颗粒形貌的影响 | 第28-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钌纳米颗粒制备实验研究 | 第32-42页 |
3.1 钌纳米颗粒可控合成实验探索 | 第32-33页 |
3.1.1 不同AA与钌离子浓度比 | 第32页 |
3.1.2 表面活性剂 | 第32-33页 |
3.1.3 表面活性剂与外源金属离子 | 第33页 |
3.2 钌纳米颗粒的表征方法 | 第33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40页 |
3.3.1 AA与钌离子浓度比 | 第33-35页 |
3.3.2 单一外源物质对钌纳米颗粒形貌的影响 | 第35-38页 |
3.3.3 表面活性剂和外源金属离子对钌纳米颗粒形貌的影响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氧化石墨烯负载金、钌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42-54页 |
4.1 样品的测试表征方法 | 第42页 |
4.2 氧化石墨烯负载金、钌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42-44页 |
4.2.1 制备负载型纳米金、钌纳米材料的两种方法 | 第42-43页 |
4.2.2 直接负载法制备氧化石墨烯负载金纳米催化剂 | 第43页 |
4.2.3 直接负载法制备氧化石墨烯负载钌纳米催化剂 | 第43-44页 |
4.2.4 两步负载法制备负载金、钌纳米催化剂 | 第44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52页 |
4.3.1 氧化石墨烯表征结果 | 第44-45页 |
4.3.2 直接负载法制备氧化石墨烯负载金纳米催化剂 | 第45-49页 |
4.3.3 直接负载法制备氧化石墨烯负载钌纳米催化剂 | 第49-51页 |
4.3.4 两步负载法制备负载金、钌纳米催化剂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负载金、钌纳米材料催化实验研究 | 第54-62页 |
5.1 对硝基苯酚催化实验 | 第54-55页 |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5-60页 |
5.2.1 氧化石墨烯负载金纳米材料的催化实验结果 | 第55-58页 |
5.2.2 氧化石墨烯负载钌纳米材料的催化实验结果 | 第58-6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6页 |
6.1 结论 | 第62-63页 |
6.1.1 金、钌纳米颗粒形貌调控 | 第62页 |
6.1.2 氧化石墨烯负载催化剂制备 | 第62-63页 |
6.1.3 负载催化剂催化对硝基苯酚降解反应 | 第63页 |
6.2 创新点 | 第63页 |
6.3 展望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