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寄生虫学论文--兽医昆虫学论文

我国绵羊痒螨(兔亚种)线粒体COⅠ、COⅡ和核糖体ITS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3-21页
    1 动物痒螨科螨虫的分类学研究进展第13-17页
        1.1 传统分类学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 分子分类学研究进展第14-17页
            1.2.1 痒螨属(Psoroptes)第15-16页
            1.2.2 足螨属(Chorioptes)第16-17页
            1.2.3 耳螨属(Otodectes)第17页
    2 线粒体COⅠ、COⅡ基因与核糖体ITS序列在动物寄生性蜱螨中的研究及应用第17-20页
        2.1 昆虫线粒体DNA(mtDNA)特征第17-19页
            2.1.1 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基因及其应用第17-18页
            2.1.2 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Ⅱ(COⅡ)基因及其应用第18-19页
        2.2 核糖体DNA(rDNA)特征第19-20页
            2.2.1 转录间隔区(ITS)基因及其应用第19-20页
    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21页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第21-65页
    第一章 基于线粒体基因COⅠ和COⅡ基因全序列分析绵羊痒螨的遗传多样性第21-51页
        1 前言第21-23页
        2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23-31页
            2.1 试验材料第23-24页
                2.1.1 试验试剂第23页
                2.1.2 主要仪器设备第23页
                2.1.3 培养基和常用溶液的配制第23-24页
            2.2 试验方法第24-31页
                2.2.1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第24-27页
                2.2.2 单个螨虫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7-28页
                2.2.3 引物设计第28页
                2.2.4 PCR扩增与产物纯化回收第28-29页
                2.2.5 T-载体克隆与鉴定第29-30页
                2.2.6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30-31页
        3 实验结果第31-45页
            3.1 基于单基因(COⅠ和COⅡ)分析我国绵羊痒螨(兔亚种)的遗传多样性第31-45页
                3.1.1 序列组成和单倍型分布第31-33页
                3.1.2 种群遗传距离第33页
                3.1.3 种群遗传多样性第33-37页
                3.1.4 种群分化和遗传结构第37-38页
                3.1.5 种群动态分析第38-40页
                3.1.6 单倍型网络图与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40-45页
        4 讨论第45-51页
            4.1 样品采集和DNA提取第46页
            4.2 基因的选择第46-47页
            4.3 序列的扩增第47页
            4.4 序列特征分析第47页
            4.5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7-48页
            4.6 遗传结构分析第48-50页
            4.7 系统发育树分析第50-51页
    第二章 基于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对绵羊痒螨(兔亚种)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第51-65页
        1 前言第51-52页
        2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52-54页
            2.1 试验材料第52页
                2.1.1 试验试剂第52页
                2.1.2 主要仪器设备第52页
                2.1.3 培养基和常用溶液的配制第52页
            2.2 试验材料第52-54页
                2.2.1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第52页
                2.2.2 单个螨虫基因组DNA的提取第52页
                2.2.3 引物设计第52页
                2.2.4 PCR扩增与产物纯化回收第52-53页
                2.2.5 T-载体克隆与鉴定第53页
                2.2.6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53-54页
        3 实验结果第54-62页
            3.1 序列组成和单倍型分布第54-56页
            3.2 种群遗传多样性第56页
            3.3 种群遗传距离第56-57页
            3.4 遗传结构和种群分化第57-58页
            3.5 种群动态分析第58-59页
            3.6 单倍型网络图与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59-62页
        4 讨论第62-65页
            4.1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62页
            4.2 遗传结构分析第62-63页
            4.3 种群遗传动态分析第63页
            4.4 系统发育分析第63-65页
第三部分 结论与创新点第65-66页
    1. 结论第65页
    2. 创新点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8页
致谢第78-79页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79-80页
附录第80-89页
    附录一 绵羊痒螨(兔亚种)104个COⅠ单倍型基因核苷酸变异位点第80-84页
    附录二 绵羊痒螨(兔亚种)62个COⅡ单倍型基因核苷酸变异位点第84-86页
    附录三 绵羊痒螨(兔亚种)89个ITS单倍型序列核苷酸变异位点第86-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通量测序分析PRV变异株、疫苗株感染小鼠的BCR H链CDR3差异性表达
下一篇:FoxO1调控鹅颗粒细胞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