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测序分析PRV变异株、疫苗株感染小鼠的BCR H链CDR3差异性表达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 | 第8-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1 猪伪狂犬病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1 病原学 | 第13-14页 |
1.2 流行病学 | 第14-15页 |
1.3 疫苗防制 | 第15-16页 |
2 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库测序 | 第16-21页 |
2.1 B淋巴细胞 | 第17页 |
2.2 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 | 第17-18页 |
2.3 BCR H链CDR3受体库测序 | 第18-21页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PRV感染小鼠模型的构建 | 第22-32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2-24页 |
1.1 细胞、病毒和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1.2 试验动物 | 第23页 |
1.3 主要培养基及配制 | 第23页 |
1.4 主要仪器 | 第23-24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4-26页 |
2.1 BHK-21细胞复苏和传代 | 第24页 |
2.2 病毒活化与收获 | 第24页 |
2.3 病毒TCID_(50)的测定 | 第24-25页 |
2.4 病毒LD_(50)的测定 | 第25页 |
2.5 小鼠感染模型的构建 | 第25-26页 |
3 结果 | 第26-29页 |
3.1 病毒TCID_(50)的测定 | 第26-27页 |
3.2 病毒LD_(50)的测定 | 第27-28页 |
3.3 小鼠感染模型的验证 | 第28-29页 |
4 讨论 | 第29-31页 |
5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感染小鼠的BCR库测序 | 第32-59页 |
1 试验材料 | 第33-34页 |
1.1 病毒和主要试剂 | 第33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1.3 试验动物 | 第33页 |
1.4 CDR3扩增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33-34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4-37页 |
2.1 小鼠感染模型建立及样品采集 | 第34页 |
2.2 RNA抽提及质检 | 第34-35页 |
2.3 cDNA合成 | 第35页 |
2.4 测序文库制备及质检 | 第35-36页 |
2.5 Illumina Miseq测序 | 第36-37页 |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7页 |
3 结果 | 第37-55页 |
3.1 RNA质检 | 第37-38页 |
3.2 测序文库质检 | 第38-39页 |
3.3 高通量测序基本数据统计 | 第39-40页 |
3.4 IgHV基因使用频率分布 | 第40-42页 |
3.4.1 各样本IgHV基因表达情况 | 第40-42页 |
3.4.2 各样本IgHV基因使用对比 | 第42页 |
3.5 IgHD基因使用频率分布 | 第42-44页 |
3.5.1 各样本IgHD基因表达情况 | 第42-44页 |
3.5.2 各样本IgHD基因使用对比 | 第44页 |
3.6 IgHJ基因使用频率分布 | 第44-45页 |
3.6.1 各样本IgHJ基因表达情况 | 第44-45页 |
3.6.2 各样本IgHJ基因使用对比 | 第45页 |
3.7 IgHV基因和IgH J基因组合表达 | 第45-47页 |
3.8 CDR3序列表达情况 | 第47-52页 |
3.8.1 CDR3核酸序列表达情况 | 第47-49页 |
3.8.2 CDR3氨基酸序列表达情况 | 第49-52页 |
3.9 BCR的差异性表达分析 | 第52-55页 |
3.9.1 IgH VDJ基因差异性 | 第52页 |
3.9.2 IgH CDR3序列差异性 | 第52-55页 |
4 讨论 | 第55-58页 |
5 小结 | 第58-59页 |
全文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发表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