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地方各级政治协商会议论文

H市政协协商式监督中全媒体平台建设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9页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第10-11页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3页
    三、文献综述第13-17页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7-18页
    五、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18-19页
第一章 政协全媒体平台建设的基础理论第19-33页
    第一节 政协协商式监督的概念及性质第19-22页
        一、政协协商式监督的概念第19-20页
        二、政协协商式监督的性质第20-22页
    第二节 全媒体平台的概念第22-24页
        一、全媒体的概念第22-23页
        二、全媒体平台的概念及运用第23-24页
    第三节 政协与媒体合作开展协商监督的发展历程第24-26页
        一、与传统媒体合作开展协商监督阶段第24-25页
        二、加入新兴媒体后开展协商监督阶段第25页
        三、以新旧媒体融合全媒体形式发展协商监督阶段第25-26页
    第四节 政协全媒体协商监督平台建设的必要性第26-32页
        一、政协传统协商监督方式的局限性第26-28页
        二、政协全媒体协商监督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第28-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二章 H市政协全媒体协商监督平台开展协商式监督的现状第33-39页
    第一节 H市政协全媒体协商监督平台的现状第33-35页
        一、H市政协全媒体协商监督平台的运行情况第33-34页
        二、H市政协全媒体协商监督平台的特点第34-35页
    第二节 H市政协全媒体协商监督平台存在的局限第35-36页
        一、对拓展政协协商式监督的渠道和功能性优势需要增强第35-36页
        二、对政协组织发挥独特优势的推动作用不够第36页
    第三节 H市政协全媒体协商监督平台存在局限的原因分析第36-37页
        一、政协全媒体平台建设运用尚属创新,缺少成熟经验第36-37页
        二、功能性开发不完善,缺乏完备的运行机制体制第37页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基于全媒体下改进H市政协协商监督平台的设计第39-50页
    第一节 结合政协协商式监督的特点对全媒体平台进行框架设计第39-41页
        一、明确政协全媒体协商监督平台定位第39-40页
        二、健全政协全媒体协商监督平台功能第40-41页
    第二节 设计目的及原则第41-42页
        一、设计的目的第41页
        二、设计原则第41-42页
    第三节 全媒体协商监督平台内容模块的设计第42-49页
        一、模块的分类和功能第42-43页
        二、模块的使用流程第43-45页
        三、模块的技术支撑第45-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完善H市政协全媒体协商监督平台的保障措施第50-57页
    第一节 明确全媒体协商监督平台的组织保障第50-53页
        一、H市政协全媒体协商监督平台组织架构第50-51页
        二、政协全媒体协商监督平台的工作责任分工第51-53页
    第二节 建立政协全媒体协商监督平台的制度保障第53-56页
        一、建立政协全媒体协商监督平台的运转机制第53-54页
        二、建立政协全媒体协商监督平台的工作考核管理机制第54-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微电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与能量管理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传播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