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结构理论、计算论文--结构试验与检验论文

部分观测下基于模型或数据的结构非线性的识别方法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1.1 本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2 基础隔震非线性识别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结构非线性识别的方法及研究进展第16-22页
        1.3.1 结构损伤检测技术的提出与分类第16-17页
        1.3.2 非线性结构动态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3 卡尔曼滤波类算法第19-21页
        1.3.4 子结构识别方法及其研究现状第21-22页
    1.4 本论文研究问题的提出第22-23页
    1.5 本论文主要内容与创新点第23-26页
        1.5.1 本论文主要内容第23-24页
        1.5.2 本论文创新点第24-26页
第二章 结构中基底橡胶隔震支座的非线性特性识别方法第26-50页
    2.1 引言第26-27页
    2.2 基于物理模型的小型结构中基底橡胶隔震支座的非线性特性识别第27-32页
        2.2.1 识别方法第27-30页
        2.2.2 数值算例第30-32页
    2.3 基于物理模型的大型结构中基底橡胶隔震支座的非线性特性识别第32-38页
        2.3.1 识别方法第32-35页
        2.3.2 数值算例第35-38页
    2.4 未知模型基于数据的小型结构中基底橡胶隔震支座的非线性特性识别第38-44页
        2.4.1 识别方法第38-42页
        2.4.2 数值算例第42-44页
    2.5 未知模型基于数据的大型结构中基底橡胶隔震支座的非线性特性识别第44-48页
        2.5.1 识别方法第45页
        2.5.2 数值算例第45-48页
    2.6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三章 基于物理模型的非线性结构参数的识别方法第50-81页
    3.1 引言第50-51页
    3.2 基于物理模型的小型非线性结构的参数识别方法第51-55页
        3.2.1 非线性结构的等效线性理论第51页
        3.2.2 非线性定位方法第51-53页
        3.2.3 非线性结构参数的识别理论第53-55页
    3.3 基于物理模型的小型非线性结构参数识别算例第55-65页
        3.3.1 结构在第三层发生Bouc-Wen模型的非线性第55-58页
        3.3.2 结构在第一层发生Dahl模型的非线性第58-61页
        3.3.3 结构在第五层发生Duffing刚度非线性第61-63页
        3.3.4 结构在第二层和第五层发生Duffing刚度非线性第63-65页
    3.4 基于物理模型的大型非线性结构参数识别方法第65-67页
    3.5 基于物理模型的大型非线性结构参数识别算例第67-80页
        3.5.1 15层剪切框架,第一层发生Bouc-Wen模型的非线性第67-70页
        3.5.2 15层剪切框架,第八层发生Dahl模型的非线性第70-73页
        3.5.3 16层剪切框架,第九层发生Duffing刚度非线性第73-77页
        3.5.4 16层剪切框架,第二层和第十四层发生Duffing刚度非线性第77-80页
    3.6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四章 未知模型基于数据的小型非线性结构识别方法第81-98页
    4.1 引言第81页
    4.2 小型非线性结构恢复力识别方法第81-83页
        4.2.1 基于幂级数多项式的非线性恢复力展开方法第81-82页
        4.2.2 非线性恢复力识别的两阶段方法第82-83页
    4.3 数值算例第83-91页
        4.3.1 结构第一层发生Dahl模型的非线性第84-86页
        4.3.2 结构第一层发生Bingham模型的非线性第86-89页
        4.3.3 结构第一层和第五层发生Dahl模型的非线性第89-91页
    4.4 实验验证第91-97页
        4.4.1 实验模型介绍第91-92页
        4.4.2 实验设备简介第92-93页
        4.4.3 实验模型结构阻尼识别第93-95页
        4.4.4 实验模型结构非线性特性识别第95-97页
    4.5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五章 未知模型基于数据的大型非线性结构识别方法第98-114页
    5.1 引言第98页
    5.2 大型非线性结构恢复力识别方法第98-99页
    5.3 数值算例第99-108页
        5.3.1 14层剪切框架,第一层发生Dahl模型的非线性第100-102页
        5.3.2 14层剪切框架,第一层发生Bingham模型的非线性第102-105页
        5.3.3 15层剪切框架,第一层和第十三层发生Dahl模型的非线性第105-108页
    5.4 实验验证第108-112页
        5.4.1 实验模型介绍第108-109页
        5.4.2 实验设备简介第109页
        5.4.3 实验模型结构阻尼识别第109-110页
        5.4.4 实验模型结构非线性特性识别第110-112页
    5.5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4-118页
    6.1 总结第114-116页
    6.2 展望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型屋顶花园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中国远洋与中海集运财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