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城市经济论文

苏南城镇化空间转型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4页
        1.2.1 城镇化第13页
        1.2.2 城镇化空间转型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页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5-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2 可能的创新点第16-17页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第17-28页
    2.1 理论基础第17-20页
        2.1.1 城市与区域关系理论第17-18页
        2.1.2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第18页
        2.1.3 产业转型和产业集聚理论第18-19页
        2.1.4 城乡一体化理论第19-20页
    2.2 文献综述第20-28页
        2.2.1 国外文献综述第20-23页
        2.2.2 国内文献综述第23-26页
        2.2.3 文献述评第26-28页
第3章 苏南城镇化发展及空间转型的理论分析第28-38页
    3.1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城镇化的发展历程第28-31页
        3.1.1 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标志的城镇化第28-29页
        3.1.2 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第29-30页
        3.1.3 以大都市圈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第30页
        3.1.4 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城镇化第30-31页
    3.2 城镇化空间转型的理论分析第31-38页
        3.2.1 空间结构转型第31-33页
        3.2.2 产业空间转型第33-35页
        3.2.3 关联空间转型第35-38页
第4章 苏南城镇化的空间结构转型分析第38-52页
    4.1 苏南城镇化的空间结构发展现状第38-42页
        4.1.1 城镇化处于高速发展态势第38页
        4.1.2 城市中心城区集聚效应加强第38-40页
        4.1.3 大城市郊区化明显第40页
        4.1.4 城市多中心的发展第40-42页
    4.2 苏南城镇化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第42-48页
        4.2.1 不同城市间的城镇化水平差异大第42页
        4.2.2 城镇体系结构的失衡第42-44页
        4.2.3 城镇用地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第44-46页
        4.2.4 大城市蔓延和低密度扩散趋势加剧第46-47页
        4.2.5 空间扩张引发的资源环境问题第47-48页
    4.3 苏南城镇化空间结构转型的路径第48-52页
        4.3.1 以网络化的城市群整合城镇化空间发展第48-49页
        4.3.2 以合理的城镇体系协调大中小城镇发展第49-50页
        4.3.3 以精明增长促进集约型城镇化发展第50-52页
第5章 苏南城镇化的产业空间转型分析第52-68页
    5.1 苏南产业发展的现状第52-56页
        5.1.1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52-53页
        5.1.2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工业增长的支柱第53-54页
        5.1.3 现代服务业总量和比重上升第54-55页
        5.1.4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第55-56页
    5.2 苏南城镇化产业空间发展面临的问题第56-62页
        5.2.1 创新资源的集聚并未实现创新驱动第56-57页
        5.2.2 产业同构现象突出第57-59页
        5.2.3 产业集中的拥挤效应引致集群不经济第59-60页
        5.2.4 产城融合成效不佳第60-62页
    5.3 创新驱动、产业集聚与苏南城镇化的实证分析第62-68页
        5.3.1 理论基础第62-63页
        5.3.2 模型构建第63-66页
        5.3.3 实证分析第66页
        5.3.4 实证结果第66-68页
第6章 苏南城镇化的关联空间转型分析第68-85页
    6.1 苏南城乡关联空间发展分析第68-73页
        6.1.1 苏南城乡空间转型面临的问题第68-72页
        6.1.2 苏南城乡关联空间转型的路径第72-73页
    6.2 苏南区域关联空间发展分析第73-78页
        6.2.1 苏南与区域联动发展的优势第74页
        6.2.2 苏南与区域联动发展面临的问题第74-76页
        6.2.3 苏南区域关联空间转型的路径第76-78页
    6.3 苏南城镇化多维关联空间发展分析第78-85页
        6.3.1 苏南城镇化社会空间的重构第78-80页
        6.3.2 苏南城镇化的生态空间构建第80-85页
第7章 对苏南城镇化空间转型的政策建议第85-96页
    7.1 构建苏南城镇化的均衡空间结构第85-88页
        7.1.1 形成网络化的城市群和新型城镇体系第85-86页
        7.1.2 形成精明增长和集约发展的城镇化第86-88页
    7.2 构建苏南城镇化的产业创新空间第88-91页
        7.2.1 形成城镇化发展的创新驱动力第88-89页
        7.2.2 形成新型产业集群和优势互补的创新空间第89-91页
    7.3 构建苏南城镇化的关联空间第91-96页
        7.3.1 形成城乡发展的关联空间第91-92页
        7.3.2 形成苏南与区域发展的关联空间第92-93页
        7.3.3 形成多维目标下的关联空间第93-96页
第8章 结论第96-99页
    8.1 主要的结论第96-97页
        8.1.1 均衡化、多中心和集约型空间结构是苏南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第96-97页
        8.1.2 创新集群是苏南城镇化产业空间转型的新动力第97页
        8.1.3 构建关联空间是苏南城镇化空间转型的本质要求第97页
    8.2 问题与展望第97-99页
        8.2.1 研究中的主要问题第97-98页
        8.2.2 展望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5页
附录第105-10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房地产广告媒体组合策略研究
下一篇:社会记忆视角下电影档案价值及其实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