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引言 | 第6-10页 |
第一节 日常生活与审美 | 第6-8页 |
第二节 为何选择1927-1937年上海作为研究对象 | 第8-10页 |
第一章 1927-1937年上海生活基本面分析 | 第10-18页 |
第一节 摩天大楼与新式建筑 | 第10-13页 |
一.外滩建筑 | 第10-12页 |
二.百货大楼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旧式上海民居 | 第13-15页 |
第三节 旗袍:传统的新生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电影:娱乐空间与影像奇观 | 第18-29页 |
第一节 作为公共娱乐空间的电影院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构筑中国影坛 | 第20-22页 |
第三节 电影美学与观众反应 | 第22-24页 |
第四节 一个故事:《马路天使》 | 第24-26页 |
第五节 被建构的电影明星 | 第26-29页 |
第三章 作为"拟像"的都市:论新感觉派的上海城市空间 | 第29-40页 |
第一节 都市里的漫游者 | 第29-31页 |
第二节 都市风景线 | 第31-37页 |
一.舞厅 | 第32-34页 |
二.城市声、色、光 | 第34-37页 |
第三节 "拟像"都市的诗与思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4页 |
注释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