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1.1 骨质疏松概况 | 第13-14页 |
1.1.2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 | 第14-15页 |
1.1.3 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概况 | 第15-18页 |
1.1.3.1 钙剂和维生素 D | 第15-16页 |
1.1.3.2 二膦酸盐 | 第16页 |
1.1.3.3 雌激素 | 第16页 |
1.1.3.4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 第16-17页 |
1.1.3.5 降钙素 | 第17页 |
1.1.3.6 甲状旁腺素及其类似物 | 第17页 |
1.1.3.7 氟制剂 | 第17页 |
1.1.3.8 新型骨质疏松药物 | 第17-18页 |
1.1.4 骨质疏松与炎症因子 | 第18-19页 |
1.1.4.1 TNF-α | 第18页 |
1.1.4.2 IL-66 | 第18-19页 |
1.2 动物模型的选择与建立 | 第19-20页 |
1.3 灵芝免疫调节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3.1 概况 | 第20页 |
1.3.2 免疫学活性 | 第20页 |
1.3.3 重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 | 第20-21页 |
1.4 展望 | 第21-22页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2-3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22页 |
2.1.2 药品和试剂 | 第22页 |
2.1.3 实验耗材 | 第22页 |
2.1.4 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30页 |
2.2.1 地塞米松诱导的大鼠 OP 模型的建立 | 第23页 |
2.2.2 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法 | 第23-24页 |
2.2.3 观察指标 | 第24-29页 |
2.2.3.1 大鼠体重 | 第24页 |
2.2.3.2 体征观察 | 第24页 |
2.2.3.3 样本制备 | 第24页 |
2.2.3.4 大鼠骨组织各项指标检测 | 第24-27页 |
2.2.3.4.1 骨组织参数检测 | 第24页 |
2.2.3.4.2 骨密度检测 | 第24-25页 |
2.2.3.4.3 光镜观察 | 第25-26页 |
2.2.3.4.3.1 石蜡切片的制备 | 第25页 |
2.2.3.4.3.2 HE 染色法光镜观察 | 第25-26页 |
2.2.3.4.4 Western blot 法检测大鼠骨组织 OPG/RANKL 蛋白的表达 | 第26-27页 |
2.2.3.5 大鼠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 第27-29页 |
2.2.3.5.1 血清 Ca2+含量 | 第27页 |
2.2.3.5.2 血清 P 含量 | 第27-28页 |
2.2.3.5.3 血清 ALP 活力 | 第28-29页 |
2.2.3.5.4 血清 IL-6 含量 | 第29页 |
2.2.3.5.5 血清 TNF-α含量 | 第29页 |
2.2.4 统计学处理 | 第29-30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30-43页 |
3.1 各组大鼠体重变化测定结果 | 第30页 |
3.2 各组大鼠体征变化观察结果 | 第30-31页 |
3.3 大鼠骨组织各项指标测定结果 | 第31-38页 |
3.3.1 大鼠右股骨参数测定结果 | 第31-33页 |
3.3.2 骨密度测定结果 | 第33-35页 |
3.3.2.1 大鼠右股骨矿物质含量测定结果 | 第33-34页 |
3.3.2.2 大鼠右股骨矿物质密度测定结果 | 第34-35页 |
3.3.3 光镜观察 HE 染色结果 | 第35-36页 |
3.3.4 大鼠骨组织 OPG/RANKL 蛋白表达测定结果 | 第36-38页 |
3.4 大鼠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 第38-42页 |
3.4.1 Ca2+含量测定结果 | 第38-39页 |
3.4.2 P 含量测定结果 | 第39-40页 |
3.4.3 ALP 活力测定结果 | 第40-41页 |
3.4.4 IL-6 含量测定结果 | 第41页 |
3.4.5 TNF-α含量测定结果 | 第41-42页 |
3.5 大鼠各脏器系数测定结果 | 第42-43页 |
第4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3-47页 |
4.1 毒副作用 | 第43页 |
4.2 骨密度 | 第43-44页 |
4.3 骨显微形态学 | 第44页 |
4.4 骨代谢 | 第44-45页 |
4.5 炎症因子 | 第45-46页 |
4.6 OPG/RANKL/RANK 通路 | 第46-4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7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