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 | 第3-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符号及缩写语说明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2-21页 |
1.1 HPI 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1.1 HPI 的基本特征 | 第13页 |
1.1.2 耶尔森菌 HPI 与 HPI 的关系 | 第13-14页 |
1.1.3 大肠杆菌中 HPI 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 大肠杆菌β-内酰胺药物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3 HPI 铁载体的合成 | 第17-18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目的意义 | 第18-20页 |
1.5 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5页 |
2.1.1 实验菌株及参考菌株 | 第21页 |
2.1.2 实验动物 | 第21页 |
2.1.3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2.1.4 培养基和缓冲液的配制 | 第22-24页 |
2.1.5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2.1.6 主要计算机应用软件 | 第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31页 |
2.2.1 优势血清型大肠杆菌 HPI 主要结构基因的 PCR 检测 | 第25-28页 |
2.2.2 优势血清型大肠杆菌HPI主要结构基因的菌落斑点杂交检测 | 第28-31页 |
2.3 优势血清型大肠杆菌药敏实验的判定 | 第31-32页 |
2.4 优势血清型大肠杆菌菌株高分子量蛋白的表达 | 第32-33页 |
2.5 优势血清型大肠杆菌 HPI 铁载体的检测 | 第33页 |
2.6 优势血清型大肠杆菌 HPI 的致病性实验 | 第33-35页 |
2.6.1 LD50的测定 | 第33-34页 |
2.6.2 组织病理学观察 | 第34-35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78页 |
3.1 云南撒坝猪大肠杆菌优势血清型菌株的获得 | 第35页 |
3.2 优势血清型菌株中 HPI 主要结构基因的检测 | 第35-68页 |
3.2.1 菌株中 HPI 主要结构基因的 PCR 检测结果 | 第36-40页 |
3.2.2 菌株中 HPI 主要结构基因的菌落斑点杂交检测结果 | 第40-41页 |
3.2.3 菌株中 HPI 主要结构基因的检测结果及相关性分析 | 第41-43页 |
3.2.4 HPI 主要结构基因测序结果的同源性比较 | 第43-45页 |
3.2.5 HPI 主要结构基因测序结果的进化树的构建 | 第45-48页 |
3.2.6 HPI 主要结构基因测序结果的蛋白质预测分析 | 第48-68页 |
3.3 优势血清型大肠杆菌中 HPI 摄铁功能的比较 | 第68-69页 |
3.3.1 HPI 铁载体的检测 | 第68页 |
3.3.2 HPI 实验菌株中 HMWPS 蛋白的表达 | 第68-69页 |
3.4 HPI 实验菌株中β-内酰胺类药物的药敏实验 | 第69-73页 |
3.5 致病性实验与优势血清型大肠杆菌 HPI 菌株关系 | 第73-78页 |
3.5.1 LD50实验与与优势血清型大肠杆菌 HPI 菌株关系 | 第73-74页 |
3.5.2 HE 染色病理切片与优势血清型大肠杆菌 HPI 菌株关系 | 第74-78页 |
4 讨论 | 第78-84页 |
4.1 含有 HPI 主要结构基因优势血清型大肠杆菌菌株的致病性及摄铁功能 | 第78-81页 |
4.2 优势血清型大肠杆菌 HPI 高分子量蛋白的表达和蛋白预测结果的关系 | 第81-82页 |
4.3 优势血清型大肠杆菌药敏实验与 HPI 的关系 | 第82-84页 |
5 结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附录 | 第91-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