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纳米颗粒 | 第13-14页 |
1.2.1 纳米颗粒的定义 | 第13页 |
1.2.2 纳米颗粒的基本性质 | 第13页 |
1.2.3 金属纳米颗粒局部等离子共振 | 第13-14页 |
1.3 界面单分子研究 | 第14页 |
1.4 应用于单分子金纳米颗粒的成像方式 | 第14-18页 |
1.4.1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成像 | 第14-16页 |
1.4.2 微分干涉相差显微成像 | 第16-17页 |
1.4.3 暗场显微成像 | 第17-18页 |
1.5 金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的应用 | 第18-20页 |
1.5.1 药物载体 | 第18-19页 |
1.5.2 肿瘤检测 | 第19页 |
1.5.3 基因治疗 | 第19-20页 |
1.5.4 光热剂 | 第20页 |
1.5.5 放疗剂量增强器 | 第20页 |
1.6 本论文的构想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反式转录激活蛋白肽修饰的纳米载体在中性脂质双层膜上的运动行为研究 | 第22-33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2.2.1 试剂 | 第23页 |
2.2.2 金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23-24页 |
2.2.3 金纳米颗粒表面TAT肽修饰和定量分析 | 第24页 |
2.2.4 磷脂双分子层的制备 | 第24-25页 |
2.2.5 单颗粒光学成像实验装置 | 第25页 |
2.2.6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2页 |
2.3.1 球形纳米颗粒的电镜表征 | 第25-26页 |
2.3.2 金纳米颗粒表面TAT肽修饰 | 第26页 |
2.3.3 磷脂双分子层流动性和完整性的确定 | 第26-27页 |
2.3.4 单颗粒成像实验的精确度 | 第27-28页 |
2.3.5 中性磷脂双层膜上TAT修饰功能化金纳米载体的吸附和横向运动行为 | 第28-30页 |
2.3.6 吸附过程的活化能计算 | 第30页 |
2.3.7 TAT肽功能化金纳米载体在中性磷脂双层膜上的旋转动力学 | 第30-32页 |
2.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HIV-1 TAT肽修饰的纳米载体在活细胞内的动力学过程的研究 | 第33-45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8页 |
3.2.1 试剂 | 第34页 |
3.2.2 仪器 | 第34页 |
3.2.3 制备TAT肽修饰的纳米颗粒(TGNPs) | 第34-35页 |
3.2.4 细胞培养 | 第35-37页 |
3.2.5 细胞实验 | 第37页 |
3.2.6 TGNPs双波长暗场显微成像 | 第37页 |
3.2.7 测定金含量 | 第37-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3页 |
3.3.1 TCNPs稳定性考查 | 第38-39页 |
3.3.2 双波长暗场(DWVD)显微成像 | 第39-40页 |
3.3.3 TGNPs细胞内吞途径的考查 | 第40-41页 |
3.3.4 TGNPs在细胞内运动的考查 | 第41-43页 |
3.3.5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金含量 | 第43页 |
3.4 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液-固界面光诱导的长程排斥效应的研究 | 第45-53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45-46页 |
4.2.2 试剂配制 | 第46页 |
4.2.3 玻片的处理 | 第46页 |
4.2.4 单分子全内反荧光成像实验 | 第46-4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2页 |
4.3.1 罗丹明B染料分子在不同界面的运动行为 | 第47-48页 |
4.3.2 不同激光强度对罗丹明B染料分子行为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3 光诱导排斥力对罗丹明B染料分子行为的影响 | 第49-52页 |
4.4 小结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