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莱西市地表水及地下水中有机污染质时空演化规律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7页
        1.2.1 降雨径流污染第13-15页
        1.2.2 地下水污染运移第15-17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7-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2章 基本理论及研究区概况第19-29页
    2.1 基础理论第19-21页
        2.1.1 水动力学模型第19页
        2.1.2 地下水渗流运动第19-20页
        2.1.3 溶质运移数学模型第20-21页
    2.2 研究区概况第21-28页
        2.2.1 地形地貌第23-25页
        2.2.2 气候气象第25-26页
        2.2.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第26-27页
        2.2.4 主要水系第27页
        2.2.5 污染分布第27-28页
    2.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有机污染质地表水中运移模拟研究第29-44页
    3.1 计算模型建立第29-33页
        3.1.1 研究区范围及边界条件第29页
        3.1.2 数值模型建立第29-30页
        3.1.3 源汇项概化第30-31页
        3.1.4 水文地质参数第31页
        3.1.5 污染源设置第31-32页
        3.1.6 污染因子选取第32-33页
    3.2 参数率定及检验第33-37页
        3.2.1 参数率定第33-35页
        3.2.2 参数检验第35-37页
    3.3 有机污染质运移模拟分析第37-42页
        3.3.1 污染物地表迁移阶段第37-39页
        3.3.2 污染物对临近水体影响第39-42页
    3.4 地表水污染防控措施与建议第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4章 有机污染质地下水中运移模拟研究第44-74页
    4.1 计算模型建立第44-45页
        4.1.1 研究区范围及边界条件第44页
        4.1.2 数值模型建立第44页
        4.1.3 源汇项概化第44-45页
        4.1.4 水文地质参数第45页
        4.1.5 污染源设置第45页
        4.1.6 污染因子选取第45页
    4.2 参数率定及模型检验第45-50页
        4.2.1 参数率定第45-47页
        4.2.2 参数检验第47-50页
    4.3 事故工况一模拟分析第50-56页
        4.3.1 污染质水平向运移模拟分析第50-54页
        4.3.2 污染质垂直向运移模拟分析第54-56页
    4.4 事故工况二模拟分析第56-64页
        4.4.1 污染质水平向运移模拟分析第56-61页
        4.4.2 污染质垂直向运移模拟分析第61-64页
    4.5 污染风险区划分第64-69页
        4.5.1 事故工况一下污染风险区划分第64-66页
        4.5.2 事故工况二下污染风险区划分第66-69页
    4.6 参数敏感性分析第69-71页
    4.7 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与建议第71-72页
    4.8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7页
    5.1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论第74-76页
    5.2 工作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致谢第82-84页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84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4-8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南与华北区域背景大气氧化能力与自由基化学:基于观测的模拟研究
下一篇:石墨烯—稀土铕共掺杂Ti/SnO2-Sb电极的制备及其降解噻虫胺废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