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导论第8-13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9-12页
        1.2.1 国外相关文献理论第9-11页
        1.2.2 国内相关文献理论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12页
    1.4 创新与不足第12-13页
2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及意义第13-23页
    2.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述第13-15页
        2.1.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界定和分类第13-14页
        2.1.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特征第14-15页
    2.2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紧迫性第15-20页
        2.2.1 利率市场化与存贷利差问题第15-18页
        2.2.2 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第18-19页
        2.2.3 中间业务发展紧迫性总结第19-20页
    2.3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意义第20-23页
        2.3.1 拓宽收入来源渠道第20-21页
        2.3.2 带动传统业务发展第21页
        2.3.3 利于风险分散经营第21页
        2.3.4 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第21-23页
3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3-31页
    3.1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第23-26页
        3.1.1 中间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占营业收入比不断提高第23-24页
        3.1.2 传统业务占比较大,部分产品发展较快第24-26页
    3.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26-31页
        3.2.1 创新能力与产品问题第26-27页
        3.2.2 经营管理与考核问题第27-28页
        3.2.3 相关法律法法规问题第28页
        3.2.4 银行的内控制度问题第28-29页
        3.2.5 相关人才和技术问题第29-30页
        3.2.6 银行业垄断问题第30-31页
4 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经验及其启示第31-51页
    4.1 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历程第31-32页
    4.2 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第32-34页
        4.2.1 经营范围广泛,业务品种多第32页
        4.2.2 服务手段先进,科技含量高第32-33页
        4.2.3 占营业收入比例高,结构合理第33-34页
    4.3 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经验分析第34-46页
        4.3.1 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历程分析第34-38页
        4.3.2 香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历程分析第38-40页
        4.3.3 花旗集团中间业务分析第40-43页
        4.3.4 汇丰银行中间业务分析第43-44页
        4.3.5 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经验及优势总结第44-46页
    4.4 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对我国的启示第46-51页
        4.4.1 中间业务的发展已刻不容缓第46-47页
        4.4.2 中间业务正迎来新一轮增长热潮第47-48页
        4.4.3 中间业务发展需要科学的监管手段第48-51页
5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第51-59页
    5.1 增强创新观念,增大创新力度,增加创新投入第51页
    5.2 健全中间业务经营管理模式第51-53页
        5.2.1 健全中间业务组织和管理机制第51-52页
        5.2.2 完善中间业务评价和激励机制第52-53页
    5.3 持续注重金融人才建设第53-54页
    5.4 完善中间业务相关法律法规第54-55页
    5.5 完善银行行业协作机制第55页
    5.6 全面加速信息技术的应用第55-57页
        5.6.1 信息技术可以开展并拓广数据营销第56页
        5.6.2 信息技术可以延伸商业银行传统的柜台服务和网点服务第56页
        5.6.3 信息技术能够改良现有的交易模式第56-57页
        5.6.4 信息技术能够完善中间业务平台建设第57页
    5.7 电子商务是加速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转型的新通道第57-59页
结论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宏观传导效应研究
下一篇: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