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 第12-18页 |
| 1.2.1 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 第12-13页 |
| 1.2.2 网络管理技术的现状和趋势 | 第13-14页 |
| 1.2.3 GIS在网络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 第14-18页 |
| 1.2.3.1 法军THALES-NMC系统 | 第14-17页 |
| 1.2.3.2 美国HTZ Warfare系统 | 第17-18页 |
| 1.3 研究的内容与创新点 | 第18页 |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和分析 | 第20-32页 |
| 2.1 地理信息系统 | 第20-24页 |
| 2.1.1 GIS技术概述 | 第20-23页 |
| 2.1.2 常见GIS系统比较和分析 | 第23-24页 |
| 2.2 网络管理技术 | 第24-27页 |
| 2.2.1 网络管理技术概述 | 第24-25页 |
| 2.2.2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比较和分析 | 第25-27页 |
| 2.3 无线移动网络 | 第27-30页 |
| 2.3.1 无线移动网络特点 | 第27页 |
| 2.3.2 无线移动网络管理现状和问题 | 第27-29页 |
| 2.3.3 无线移动网络管理中引入GIS的目的 | 第29-30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GIS在无线移动网络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 第32-37页 |
| 3.1 GIS在网络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 第32-34页 |
| 3.2 GIS在网络监控中的应用分析 | 第34-35页 |
| 3.3 可行性分析 | 第35-36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基于GIS的无线移动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37-65页 |
| 4.1 网络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第37页 |
| 4.2 网络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 第37-44页 |
| 4.2.1 软件组成 | 第37-38页 |
| 4.2.2 管理体系结构 | 第38-40页 |
| 4.2.3 软件总体结构 | 第40-41页 |
| 4.2.4 管理对象与对象模型 | 第41-44页 |
| 4.2.5 开发平台及运行环境 | 第44页 |
| 4.3 GIS功能模块设计 | 第44-45页 |
| 4.3.1 网络规划GIS模块设计 | 第44-45页 |
| 4.3.2 网络监控GIS模块设计 | 第45页 |
| 4.4 关键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45-64页 |
| 4.4.1 通用GIS组件设计 | 第45-59页 |
| 4.4.1.1 SSGIS系统总体设计 | 第46-50页 |
| 4.4.1.2 SSGIS MGis模块设计 | 第50-53页 |
| 4.4.1.3 SSGIS VectorGis模块设计 | 第53-56页 |
| 4.4.1.4 SSGIS RastorGis模块设计 | 第56-59页 |
| 4.4.2 地图标绘模块 | 第59-64页 |
| 4.4.2.1 地图标绘模块概述 | 第59-60页 |
| 4.4.2.2 地图标绘主要类设计 | 第60页 |
| 4.4.2.3 地图标绘流程图 | 第60-61页 |
| 4.4.2.4 地图标绘交互图 | 第61-6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五章 实现效果与测试情况 | 第65-76页 |
| 5.1 GIS功能在网络规划中的实现效果 | 第65-68页 |
| 5.1.1 图形化网络规划 | 第65页 |
| 5.1.2 物理拓扑分层显示 | 第65-66页 |
| 5.1.3 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分析 | 第66-67页 |
| 5.1.4 无线链路连通性分析 | 第67-68页 |
| 5.1.5 辅助无线频率规划 | 第68页 |
| 5.2 GIS功能在网络监控中的实现效果 | 第68-70页 |
| 5.2.1 物理拓扑视图显示 | 第68页 |
| 5.2.2 网络通信节点位置监控 | 第68-69页 |
| 5.2.3 链路状态监控 | 第69-70页 |
| 5.3 测试情况和结论 | 第70-75页 |
| 5.3.1 测试环境 | 第70页 |
| 5.3.2 测试过程 | 第70-74页 |
| 5.3.3 测试结论 | 第74-75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6-77页 |
| 6.1 全文总结 | 第76页 |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