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性策略研究--基于思想品德课改名为道德与法治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7-13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8-9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9-11页 |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思想品德改名为道德与法治的依据及意义 | 第13-21页 |
第一节 新中国思想政治教材名称变革的历史梳理 | 第13-16页 |
第二节 改名为道德与法治的依据 | 第16-19页 |
第三节 改名为道德与法治的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思想品德改名为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变化 | 第21-33页 |
第一节 教材结构的变化 | 第21-25页 |
第二节 改名后法治教育侧重点的变化 | 第25-29页 |
第三节 法治教育教学原则的变化 | 第29-33页 |
第三章 当前初中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3-37页 |
第一节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法治教育途径和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第三节 法治教育评价对法治教育的影响 | 第35-36页 |
第四节 初中生校内外法治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 第37-44页 |
第一节 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法律素养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丰富法治教育途径 | 第38-40页 |
第三节 健全法治教育目标评价体系 | 第40-41页 |
第四节 加强初中生校园内外法治环境建设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