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中国电力行业竞争性改革的效果评价

摘要第16-18页
ABSTRACT第18-21页
第1章 导论第22-4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22-24页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4-27页
        1.2.1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第24-26页
        1.2.2 研究方法第26-27页
    1.3 主要概念界定第27-29页
        1.3.1 电力行业竞争性改革的界定第27-28页
        1.3.2 电力行业竞争性改革效果的界定第28-29页
    1.4 相关文献综述第29-38页
        1.4.1 有关电力行业市场势力的研究第29-31页
        1.4.2 有关电力行业放松准入、产权改革的研究第31-34页
        1.4.3 有关电力行业纵向分离改革的研究第34-37页
        1.4.4 文献评述第37-38页
    1.5 主要创新点第38-40页
第2章 电力行业竞争性改革的效果评价指标和影响机理第40-52页
    2.1 中国电力行业竞争性改革历程回顾第40-44页
        2.1.1 计划管理体制时期第40-41页
        2.1.2 投资体制改革时期第41-42页
        2.1.3 政企分开改革时期第42页
        2.1.4 市场化改革时期第42-44页
        2.1.5 深化市场化改革时期第44页
    2.2 电力行业竞争性改革的案例选取及评价指标第44-47页
        2.2.1 竞争性改革的案例选取第44-46页
        2.2.2 竞争性改革效果的评价指标第46-47页
    2.3 电力行业竞争性改革效果的影响机理分析第47-51页
        2.3.1 竞争性改革对电力行业竞争的影响第47-48页
        2.3.2 竞争性改革对电力企业效率的影响第48-50页
        2.3.3 竞争性改革对电力价格的影响第50-51页
    2.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3章 电力行业竞争状况评估:基于静态和动态分析视角第52-76页
    3.1 电力行业竞争状况评估的指标选取第52-53页
    3.2 基于静态指标的竞争状况分析第53-63页
        3.2.1 电力行业市场结构分析第53-61页
        3.2.2 电网企业市场势力测度第61-63页
    3.3 基于动态指标的竞争状况分析第63-74页
        3.3.1 发电行业不稳定指数测算第63-70页
        3.3.2 企业效率的BHC与GR分解第70-74页
    3.4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4章 投资体制改革与发电行业效率变化及收敛性分析第76-101页
    4.1 发电行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测算及变动趋势分析第76-87页
        4.1.1 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方法及数据选取第76-78页
        4.1.2 发电上市公司生产率变动趋势分析第78-81页
        4.1.3 微观发电企业生产率变动趋势分析第81-87页
    4.2 放松准入、产权改革对发电行业效率影响的实证检验第87-92页
        4.2.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87-88页
        4.2.2 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第88-90页
        4.2.3 实证结果第90-92页
    4.3 发电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及收敛状况分析第92-99页
        4.3.1 区域发电市场效率差异分析第92-95页
        4.3.2 效率差异的σ和β收敛检验第95-99页
    4.4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第5章 “厂网分离”改革对微观电力企业效率的影响第101-122页
    5.1 电力行业纵向分离改革的竞争效应分析第101-104页
        5.1.1 纵向一体化垄断结构第101-103页
        5.1.2 输配售电垄断、发电竞争结构第103-104页
        5.1.3 输配电垄断、发电与售电竞争结构第104页
    5.2 “厂网分离”改革对发电企业效率影响的实证检验第104-112页
        5.2.1 数据说明与模型构建第104-108页
        5.2.2 双重差分模型估计结果第108-110页
        5.2.3 倾向得分匹配模型检验第110-112页
    5.3 “厂网分离”改革对电网企业效率影响的实证检验第112-118页
        5.3.1 数据说明与模型构建第112-115页
        5.3.2 双重差分模型估计结果第115-117页
        5.3.3 倾向得分匹配模型检验第117-118页
    5.4 “厂网分离”改革后存在的问题第118-120页
    5.5 本章小节第120-122页
第6章 输配售电环节改革进程分析与电价效应模拟第122-143页
    6.1 输配售电环节的改革目标第122-124页
    6.2 售电市场的放松准入第124-127页
        6.2.1 输配电价定价机制改革第124-126页
        6.2.2 售电和增量配电业务放开第126-127页
    6.3 电力产品的市场化交易第127-132页
        6.3.1 独立交易机构组建第127-128页
        6.3.2 市场化交易情况第128-132页
    6.4 基于电价视角的改革效果模拟第132-142页
        6.4.1 CGE模型的构建第133-136页
        6.4.2 SAM编制及参数设定第136-140页
        6.4.3 模拟结果分析第140-142页
    6.5 本章小结第142-143页
第7章 电力市场的模式比较与竞争政策设计第143-153页
    7.1 电力市场组织结构和定价模式第143-148页
        7.1.1 电力行业的组织结构第143-144页
        7.1.2 电力市场的定价模式第144-148页
    7.2 发电与售电环节的竞争政策第148-150页
        7.2.1 深化投资改革,强化市场竞争第148-149页
        7.2.2 推进市场交易,提高竞争效率第149-150页
        7.2.3 防范市场势力,保证公平竞争第150页
    7.3 输电与配电环节的竞争政策第150-152页
        7.3.1 完备交易规则,公平开放电网第151页
        7.3.2 加强电网建设,扩大交易范围第151-152页
    7.4 本章小结第152-153页
第8章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第153-157页
    8.1 主要结论第153-155页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55-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73页
致谢第173-17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75-176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非共和国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经济增长影响
下一篇:体育产业公司内部治理与绩效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