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1.2.1 选题目的 | 第8-9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25页 |
2.1 心流理论 | 第10-20页 |
2.1.1 心流理论的起源 | 第10-12页 |
2.1.2 心流理论的发展 | 第12-16页 |
2.1.3 心流理论的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2.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2.2 高校健身气功课程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2.3 心流理论的应用 | 第22-25页 |
2.3.1 心流理论应用的发展 | 第22-23页 |
2.3.2 心流理论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 第23-24页 |
2.3.3 心流理论在体育方面的应用 | 第24-25页 |
2.3.4 心流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第25页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5-32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5-26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6-32页 |
3.2.1 个案研究法 | 第26-30页 |
3.2.2 观察法 | 第30页 |
3.2.3 问卷调查法 | 第30-31页 |
3.2.4 数理统计法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2-43页 |
4.1 健身气功心流体验维度 | 第32-34页 |
4.1.1 访谈结果 | 第32页 |
4.1.2 编码信效度检验 | 第32页 |
4.1.3 访谈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4.2 《健身气功的特质心流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34-36页 |
4.2.1 构建形成健身气功学习中心流的要素 | 第34-35页 |
4.2.2 编制《健身气功的特质心流调查问卷》 | 第35-36页 |
4.3 《健身气功的特质心流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结果 | 第36-43页 |
4.3.1 人口统计 | 第36页 |
4.3.2 问卷数据统计 | 第36-43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43-49页 |
5.1 验证假设 | 第43页 |
5.2 心流理论对健身气功课的借鉴 | 第43-47页 |
5.2.1 学生的自我调整 | 第43-44页 |
5.2.2 健身气功课课堂设计遵循的要素 | 第44-47页 |
5.3 高校健身气功课教学研究的思考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一 观察记录表 | 第52-56页 |
附录二 心流体验访谈提纲 | 第56-57页 |
附录三 健身气功的特质心流调查问卷 | 第57-59页 |
附录四 问卷所对应的9大影响因素分析 | 第59页 |
附录五 自变量与因变量相关系数 | 第59-60页 |
附录六 不同成绩学生心流体验9个特征上的比较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