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水肥耦合研究概况 | 第11-15页 |
1.2.1 水肥耦合的概念及其类型 | 第11页 |
1.2.2 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3 水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第12页 |
1.2.4 水分对作物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5 肥料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6 肥料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第14-15页 |
1.2.7 肥料对作物水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15页 |
1.3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的目标 | 第15-16页 |
1.3.2 研究的内容 | 第16页 |
1.3.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2页 |
2.1 试验地概况 | 第17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2.3 试验设计 | 第17-18页 |
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18-20页 |
2.4.1 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测定 | 第18页 |
2.4.2 苜蓿耗水量的计算 | 第18-19页 |
2.4.3 水分利用效率的计算 | 第19页 |
2.4.4 植株形态指标的测定 | 第19页 |
2.4.5 根系形态指标的测定 | 第19-20页 |
2.4.6 相对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2.4.7 植株生物量的测定 | 第20页 |
2.4.8 苜蓿产量的测定 | 第20页 |
2.4.9 肥料利用效率的计算 | 第20页 |
2.5 数据分析 | 第20-21页 |
2.6 技术路线图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2-50页 |
3.1 灌水频率对苜蓿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影响 | 第22-25页 |
3.2 灌水频率与施肥方式对苜蓿地上部的影响 | 第25-31页 |
3.2.1 灌水与施肥对株高的影响 | 第25-27页 |
3.2.2 灌水与施肥对茎粗的影响 | 第27-28页 |
3.2.3 灌水与施肥对苜蓿分枝数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4 灌水与施肥对苜蓿叶面积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5 灌水与施肥对苜蓿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0页 |
3.2.6 灌水与施肥对地上部干重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7 小结 | 第31页 |
3.3 灌水频率与分施肥次数对苜蓿根系生长的研究 | 第31-43页 |
3.3.1 灌水与施肥对苜蓿主根长的影响 | 第31-33页 |
3.3.2 灌水与施肥对苜蓿主根粗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3 灌水与施肥对苜蓿侧根数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4 灌水与施肥对苜蓿根系干重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5 灌水与施肥对苜蓿0~20cm分层根系干重的影响 | 第36-39页 |
3.3.6 灌水与施肥对苜蓿0~20cm分层根系直径的影响 | 第39-42页 |
3.3.7 小结 | 第42-43页 |
3.4 灌水与施肥对苜蓿茎叶比的影响 | 第43-44页 |
3.5 灌水与施肥对苜蓿根冠比的影响 | 第44-45页 |
3.6 灌水与施肥对苜蓿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 第45-47页 |
3.7 灌水频率与施肥方式对苜蓿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3.8 灌水与施肥对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 | 第48-50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0-54页 |
4.1 讨论 | 第50-52页 |
4.1.1 灌水与施肥对苜蓿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4.1.2 灌水与施肥对苜蓿地上部的影响 | 第51页 |
4.1.3 灌水与施肥对苜蓿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 | 第51页 |
4.1.4 灌水频率对苜蓿茎叶比的影响 | 第51-52页 |
4.1.5 灌水频率对苜蓿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52页 |
4.2 结论 | 第52-54页 |
4.2.1 灌水与施肥对苜蓿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 第52页 |
4.2.2 灌水与施肥对苜蓿水肥利用效率及根系的影响 | 第52页 |
4.2.3 灌水与施肥对苜蓿茎叶比和根冠比的影响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