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问题 | 第9页 |
1.2 核心概念 | 第9-10页 |
1.2.1 住宅小区 | 第9页 |
1.2.2 有效治理 | 第9-10页 |
1.2.3 社区治理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3.1 社区治理的相关研究 | 第10页 |
1.3.2 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1.3.3 住宅小区业主维权的相关研究 | 第11页 |
1.3.4 住宅小区治理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1-13页 |
1.3.5 国外住宅小区现状及其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3.6 研究述评 | 第14页 |
1.4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 第14-19页 |
1.4.1 研究假设 | 第14-16页 |
1.4.2 研究变量及概念操作化 | 第16-17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4 样本选择:S市祥和街道所属住宅小区 | 第18-19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第2章 住宅小区的治理现状——以祥和街道所属住宅小区为例 | 第20-36页 |
2.1 住宅小区有效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0-32页 |
2.1.1 德尔菲法构建指标体系 | 第20-28页 |
2.1.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28-30页 |
2.1.3 住宅小区有效治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30-32页 |
2.2 住宅小区治理效果的实证评估 | 第32-36页 |
2.2.1 评估方法和数据收集 | 第32页 |
2.2.2 指标体系的信效度检验 | 第32-33页 |
2.2.3 样本基本情况描述 | 第33-34页 |
2.2.4 实证评估结果 | 第34-36页 |
第3章 城市小区有效治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55页 |
3.1 城市小区结构及治理模式 | 第36-38页 |
3.1.1 城市小区治理主体 | 第36-37页 |
3.1.2 城市小区治理模式 | 第37-38页 |
3.2 数据来源和样本描述 | 第38-39页 |
3.3 假设检验与分析结果 | 第39-55页 |
3.3.1 基于SPSS的回归分析 | 第39-45页 |
3.3.2 基于fsQCA的定性比较分析 | 第45-53页 |
3.3.3 城市小区有效治理的影响因素 | 第53-55页 |
第4章 村转居小区有效治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5-63页 |
4.1 村转居小区概况 | 第55-57页 |
4.1.1 村转居小区的治理模式 | 第55-57页 |
4.1.2 村转居小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57页 |
4.2 样本描述和影响因素分析 | 第57-63页 |
4.2.1 样本基本情况描述 | 第57-58页 |
4.2.2 基于fsQCA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8-62页 |
4.2.3 村转居小区有效治理的影响因素 | 第62-63页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3-67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3-65页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录 1 | 第76-78页 |
附录 2 | 第78-84页 |
附录 3 | 第84-86页 |
附录 4 | 第86-90页 |
附录 5 | 第90-93页 |
附录 6 | 第93-94页 |
附录 7 | 第94-97页 |
附录 8 | 第97-103页 |
卷内备考表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