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川西嘉绒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第9-12页
    1.2 研究区域和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2-14页
        1.2.1 研究区域——川西嘉绒藏区第12-13页
        1.2.2 研究对象的界定——传统聚落景观第13-14页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第14-15页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5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1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4.2 建筑学领域内的研究第16-17页
    1.5 课题研究方法第17-18页
    1.6 论文框架第18-19页
2 相关理论研究及应用第19-26页
    2.1 建筑模式语言第19页
    2.2 多功能景观第19-21页
    2.3 飘积理论第21页
    2.4 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第21-24页
    2.5 本章小结第24-26页
3 嘉绒藏族传统聚落景观实态研究第26-46页
    3.1 马尔康县西索村第26-33页
    3.2 马尔康县松岗村第33-36页
    3.3 丹巴县中路乡第36-41页
    3.4 丹巴县梭坡乡——以上莫洛村为例第41-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4 嘉绒藏族传统聚落景观体系研究第46-75页
    4.1 宏观层面的研究第46-62页
        4.1.1 地形地貌第46-51页
        4.1.2 气候环境第51-53页
        4.1.3 地质及地方材料第53-54页
        4.1.4 社会经济第54-56页
        4.1.5 历史文化第56-62页
    4.2 中观层面的研究第62-68页
        4.2.1 以山脉为依托的聚落景观廊道第62-64页
        4.2.2 以河流为依托的聚落景观廊道第64-67页
        4.2.3 呈飘积线势的聚落景观廊道系统第67-68页
    4.3 微观层面的研究第68-72页
        4.3.1 嘉绒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的形成发展第68-69页
        4.3.2 嘉绒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的现状第69-72页
    4.4 自然与人文因素共同影响下的嘉绒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第72-73页
        4.4.1 自然因素第72页
        4.4.2 人文因素第72-73页
    4.5 本章小结第73-75页
5 川西嘉绒藏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第75-102页
    5.1 川西嘉绒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的基因识别第76-91页
        5.1.1 整体布局特征识别第77-78页
        5.1.2 民居特征识别第78-82页
        5.1.3 文化标志识别第82-85页
        5.1.4 主体性公共建筑第85-88页
        5.1.5 环境因子第88页
        5.1.6 基本形态特征第88-90页
        5.1.7 小结第90-91页
    5.2 嘉绒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的“胞——链——形”结构与图示表达第91-97页
        5.2.1 嘉绒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的基因“形”第93页
        5.2.2 嘉绒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的基因“链”第93页
        5.2.3 嘉绒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的基因“胞”第93-97页
    5.3 川西嘉绒藏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应用——以西索村为例第97-99页
    5.4 基于聚落景观基因完整性理念的川西嘉绒藏族传统聚落景观保护与开发915.4.1 景观基因完整性的内涵第99-101页
        5.4.1 景观基因完整性的内涵第99-100页
        5.4.2 景观基因完整性的意义第100页
        5.4.3 景观基因完整性的措施第100-101页
    5.5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6 结语第102-106页
致谢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2页
图表目录第112-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相变蓄热换热器的数值模拟及优化设计
下一篇:城市遗产视角下西安明城墙及周边区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