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其他机械元件论文

高温热油泵机械密封端面温度场及传热特性的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9页
符号说明第16-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28页
    1.1 课题背景、目的以及研究意义第18页
    1.2 高温热油泵机械密封结构及其辅助系统特点第18-23页
        1.2.1 高温热油泵机械密封第18-20页
        1.2.2 高温热油泵机械密封辅助系统第20-23页
    1.3 高温热油泵机械密封失效形式第23-24页
    1.4 高温热油泵机械密封研究成果第24-27页
        1.4.1 高温热油泵机械密封失效研究成果第24页
        1.4.2 机械密封数值传热理论成果第24-26页
        1.4.3 机械密封力、热变形研究成果第26-27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7-28页
第二章 高温热油泵机械密封端面热-结构耦合研究第28-44页
    2.1 端面温度场热-结构耦合分析第28-34页
        2.1.1 不同端面间隙机械密封膜压分布第28-29页
        2.1.2 热-结构耦合分析方法第29-31页
        2.1.3 热-结构耦合有限元模型第31页
        2.1.4 热-结构耦合边界条件第31-34页
    2.2 端面温度场热-结构耦合分析结果第34-37页
        2.2.1 计算示例过程第34-35页
        2.2.2 热-结构耦合结果第35-37页
    2.3 端面温度场变化规律第37-42页
        2.3.1 机械密封热传导分析第37-38页
        2.3.2 结构参数对机械密封端面温度场的影响第38-40页
        2.3.3 工艺参数对机械密封端面温度场的影响第40-41页
        2.3.4 材料对机械密封端面温度场的影响第41-42页
    2.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三章 基于高斯分布理论对端面微凸体温升和承载特性研究第44-60页
    3.1 端面微凸体温升计算方法第44-45页
    3.2 端面微凸体承载特性参数方程第45-50页
        3.2.1 端面微凸体分布方程第45-47页
        3.2.2 端面微凸体受力分析第47页
        3.2.3 承载特性参数方程第47-48页
        3.2.4 弹塑性变形计算流程第48-50页
    3.3 端面微凸体温升分析第50-53页
        3.3.1 端面微凸体温升计算第50-52页
        3.3.2 材料对微凸体温升的影响第52-53页
    3.4 端面微凸体温升算例验证第53-59页
        3.4.1 算例端面微凸体温升计算第53页
        3.4.2 不同转速端面微凸体温升第53-54页
        3.4.3 介质压力对机械密封端面承载特性参数的影响第54-56页
        3.4.2 机械密封端面温度测量第56-59页
    3.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高温热油泵机械密封腔传热特性数值研究第60-80页
    4.1 密封腔传热特性数值分析第60-66页
        4.1.1 密封腔热量来源第60-62页
        4.1.2 密封腔数值模型第62-63页
        4.1.3 密封腔边界条件第63页
        4.1.4 数值分析结果第63-66页
    4.2 热源热量分析第66-72页
        4.2.1 不同轴径机械密封热源热量第66-68页
        4.2.2 转速对机械密封传热量的影响第68-69页
        4.2.3 传导热系数的计算第69-70页
        4.2.4 传导热系数修正拟合第70-72页
    4.3 密封热平衡冲洗量第72-73页
        4.3.1 API682机械密封冲洗量计算第72-73页
        4.3.2 高温热油泵机械密封冲洗量计算第73页
    4.4 密封腔喉口衬套稳压作用研究第73-79页
        4.4.1 喉口衬套稳压效果第73-75页
        4.4.2 冲洗量对喉口衬套稳压效果的影响第75页
        4.4.3 喉口直径间隙对稳压效果的影响第75-76页
        4.4.4 喉口间隙、压差和热平衡冲洗量关系第76-79页
    4.5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五章 高温热油泵机械密封试验研究第80-98页
    5.1 高温密封试验目的第80页
    5.2 高温机械密封试验台第80-84页
        5.2.1 试验台密封主体系统第80-82页
        5.2.2 试验台密封辅助系统第82-84页
    5.3 机械密封试验第84-96页
        5.3.1 密封环端面温度场实验验证第84-87页
        5.3.2 转速对密封端面温升的影响第87-89页
        5.3.3 接触压力试验验证第89-91页
        5.3.4 摩擦热、搅拌热试验验证第91-94页
        5.3.5 摩擦热、搅拌热和传导热试验验证第94-96页
    5.4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8-100页
    6.1 全文内容总结第98-99页
    6.2 研究展望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4页
致谢第104-106页
已发表学术论文第106-108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108-109页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109-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可达性的中国民航和高铁竞合关系分析
下一篇:平原河网地区不透水面的环境水文效应:时空分异与LID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