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节点域箱形加强式弱轴连接节点 | 第11-13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1 梁柱弱轴连接节点 | 第13-15页 |
1.3.2 梁端扩大翼缘型节点的分类 | 第15-16页 |
1.3.3 梁端扩大翼缘型节点性能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以前方法的不足与改进 | 第17-18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ABAQUS模拟方法及研究 | 第20-34页 |
2.1 计算程序的选用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0-21页 |
2.1.1 计算程序的选用 | 第20页 |
2.1.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0-21页 |
2.2 钢材本构模型 | 第21-23页 |
2.3 边界条件及加载制度 | 第23-24页 |
2.3.1 边界条件 | 第23页 |
2.3.2 加载制度 | 第23-24页 |
2.4 单元选取及网格划分 | 第24-25页 |
2.5 接触问题 | 第25页 |
2.6 螺栓预应力的施加 | 第25-26页 |
2.7 求解设定 | 第26页 |
2.8 单调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验证 | 第26-29页 |
2.8.1 破坏形态 | 第27-28页 |
2.8.2 P - Δ 曲线 | 第28-29页 |
2.9 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验证 | 第29-32页 |
2.9.1 标准型节点 | 第29-31页 |
2.9.1.1 P - Δ 滞回曲线的对比分析 | 第30页 |
2.9.1.2 破坏形态的对比分析 | 第30-31页 |
2.9.2 梁端扩大翼缘型节点 | 第31-32页 |
2.9.2.1 P - Δ 滞回曲线的对比分析 | 第31-32页 |
2.9.2.2 破坏形态的对比分析 | 第32页 |
2.10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新型梁柱弱轴连接有限元分析 | 第34-49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模型设计 | 第34-35页 |
3.3 弯矩-转角( M-θ )曲线 | 第35-38页 |
3.3.1 弯矩的确定 | 第35页 |
3.3.2 节点转角的确定 | 第35-37页 |
3.3.3 M-θ 滞回曲线分析 | 第37-38页 |
3.4 转角延性 | 第38-39页 |
3.5 连接的综合分类 | 第39-41页 |
3.5.1 梁柱连接基于刚度的分类 | 第39-40页 |
3.5.2 梁柱连接基于强度及转动能力分类 | 第40页 |
3.5.3 梁柱连接的综合分类 | 第40-41页 |
3.6 梁端塑性转动能力 | 第41-42页 |
3.7 梁柱焊缝处应力路径分析 | 第42-44页 |
3.8 应力分布云图 | 第44-48页 |
3.8.1 梁柱节点 | 第44-45页 |
3.8.2 柱蒙皮板 | 第45-47页 |
3.8.3 柱加劲肋 | 第47-48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新型梁柱弱轴连接梁端扩大翼缘型节点变参数分析 | 第49-117页 |
4.1 直角边比例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 | 第49-67页 |
4.1.1 扩翼型连接参数拟定 | 第49-50页 |
4.1.2 结果分析 | 第50-65页 |
4.1.3 各系列模型对比 | 第65-67页 |
4.1.4 小结 | 第67页 |
4.2 轴压比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 | 第67-71页 |
4.2.1 ZY系列模型设计 | 第67-68页 |
4.2.2 ZY系列模型性能分析 | 第68-71页 |
4.2.3 刚度和延性的匹配 | 第71页 |
4.3 抗滑移系数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 | 第71-75页 |
4.3.1 MPC系列模型设计 | 第71-72页 |
4.3.2 MPC系列模型性能分析 | 第72-75页 |
4.4 蒙皮板尺寸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 | 第75-87页 |
4.4.1 蒙皮板高度的影响 | 第75-82页 |
4.4.2 蒙皮板厚度的影响 | 第82-86页 |
4.4.3 蒙皮板尺寸的确定 | 第86-87页 |
4.5 钢材型号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 | 第87-95页 |
4.5.1 蒙皮板应力、应变分析 | 第88-89页 |
4.5.2 梁柱焊缝处应力路径分析 | 第89-90页 |
4.5.3 M-θ 滞回曲线 | 第90-92页 |
4.5.4 节点刚度分类 | 第92-93页 |
4.5.5 Q235和Q345两系列模型性能对比 | 第93-94页 |
4.5.6 蒙皮板厚度公式的修正 | 第94-95页 |
4.6 蒙皮板厚度公式的验证 | 第95-97页 |
4.7 梁柱线刚度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 | 第97-105页 |
4.7.1 梁刚度变化的影响 | 第97-101页 |
4.7.2 柱刚度变化的影响 | 第101-104页 |
4.7.3 梁柱线刚度对比 | 第104-105页 |
4.8 柱腹板厚度对节点性能的影响 | 第105-109页 |
4.8.1 M-θ 滞回曲线 | 第107-108页 |
4.8.2 节点刚度分类 | 第108-109页 |
4.8.3 小结 | 第109页 |
4.9 强轴连接对节点性能的影响 | 第109-114页 |
4.9.1 应力云图分析 | 第110-112页 |
4.9.2 梁柱焊缝应力路径分析 | 第112-113页 |
4.9.3 M-θ 滞回曲线 | 第113-114页 |
4.10 本章小结 | 第114-117页 |
第五章 梁端扩大翼缘型节点探究 | 第117-128页 |
5.1 节点域弱轴加焊腹板型节点 | 第117-122页 |
5.1.1 梁柱焊缝应力路径分析 | 第120-121页 |
5.1.2 M-θ 滞回曲线 | 第121-122页 |
5.1.3 小结 | 第122页 |
5.2 “改进型”直接扩翼型节点 | 第122-127页 |
5.2.1 梁柱焊缝应力路径分析 | 第124-125页 |
5.2.2 M-θ 滞回曲线 | 第125-127页 |
5.2.3 小结 | 第12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8-130页 |
6.1 结论 | 第128-129页 |
6.2 展望 | 第129-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33-134页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