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方法 | 第11页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1-12页 |
1.5 研究的局限性 | 第12-13页 |
2 相关概念、理论以及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3页 |
2.2 加工贸易相关理论 | 第13-16页 |
2.3 贸易金融相关理论 | 第16-17页 |
2.4 国外的研究 | 第17-18页 |
2.5 国内的研究 | 第18-21页 |
2.6 研究评述 | 第21-22页 |
3 贸易金融对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影响的作用机理 | 第22-26页 |
3.1 贸易金融对加工贸易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的作用机理 | 第22-23页 |
3.2 贸易金融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影响的作用机理 | 第23-25页 |
3.3 贸易金融对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作用机理 | 第25-26页 |
4 我国的现状以及发达国家的经验 | 第26-47页 |
4.1 我国的现状 | 第26-42页 |
4.1.1. 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 | 第26-34页 |
4.1.2 我国贸易金融的现状 | 第34-37页 |
4.1.3 我国加工贸易金融存在的问题 | 第37-42页 |
4.2 发达国家的经验 | 第42-47页 |
4.2.1 高度市场化的贸易金融体系 | 第42-43页 |
4.2.2 完善的贸易金融支持政策 | 第43页 |
4.2.3 多样化的贸易融资机构 | 第43-44页 |
4.2.4 借用证券市场的管理方法 | 第44页 |
4.2.5 日本样本 | 第44-47页 |
5 贸易金融对我国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47-59页 |
5.1 实证设计 | 第47-48页 |
5.1.1 模型的构建 | 第47页 |
5.1.2 变量说明 | 第47-48页 |
5.1.3 数据来源 | 第48页 |
5.2 实证检验 | 第48-58页 |
5.2.1 平稳性检验 | 第48-49页 |
5.2.2 VAR模型的建立 | 第49-51页 |
5.2.3 协整检验 | 第51-54页 |
5.2.4 格兰杰检验 | 第54页 |
5.2.5 AR特征根检验 | 第54-55页 |
5.2.6 脉冲响应函数 | 第55-56页 |
5.2.7 方差分解分析 | 第56-58页 |
5.3 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6 政策建议 | 第59-64页 |
6.1 坚持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原则 | 第59页 |
6.2 继续推进自贸区金融改革,加快复制推广其创新成果 | 第59-60页 |
6.3 鼓励贸易金融创新,提升中小加工贸易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 第60-61页 |
6.4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 | 第61-62页 |
6.5 加强信用担保制度 | 第62页 |
6.6 加强对中西部及东北部地区的贸易金融政策倾斜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