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禽论文--鸭论文

半番鸭生产性能及其遗传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缩略词表第12-14页
1 文献综述第14-27页
    1.1 前言第14-15页
    1.2 品种简介第15-17页
        1.2.1 番鸭第15页
        1.2.2 樱桃谷鸭第15-16页
        1.2.3 丽佳鸭第16页
        1.2.4 连城白鸭第16页
        1.2.5 绍兴鸭第16页
        1.2.6 半番鸭第16-17页
    1.3 鸭的人工授精第17-18页
        1.3.1 种鸭的饲养管理第17页
        1.3.2 采精与输精第17-18页
    1.4 鸭的生长性能研究第18页
    1.5 鸭的屠宰性能研究第18-20页
        1.5.1 影响屠宰性能的因素第19-20页
        1.5.2 屠体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第20页
    1.6 肌纤维组织学研究第20-23页
        1.6.1 肌纤维组织结构第21-22页
        1.6.2 肌肉组织学特性与肉质第22-23页
    1.7 肌肉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状况第23-27页
        1.7.1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研究进展第23-24页
        1.7.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Ⅰ)研究进展第24-25页
        1.7.3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研究进展第25-27页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7-28页
3 材料和方法第28-38页
    3.1 材料第28-29页
        3.1.1 种鸭第28页
        3.1.2 组织及cDNA样准备第28页
        3.1.3 主要仪器第28页
        3.1.4 主要试剂及配制第28-29页
        3.1.5 主要分子生物学分析软件和数据统计分析软件第29页
    3.2 主要方法和技术第29-38页
        3.2.1 试验组设计及人工授精第29-31页
        3.2.2 饲养管理第31页
        3.2.3 屠宰性能和肉质性能测定第31-33页
        3.2.4 组织切片制备及相关指标检测第33-35页
        3.2.5 组织RNA的提取、纯化及检测第35-36页
        3.2.6 基因MSTN、IGF-Ⅰ及PPARα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第36-38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8-56页
    4.1 番鸭与不同品种家鸭的人工授精效果的比较分析第38页
    4.2 五个杂交组合半番鸭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比较分析第38-42页
        4.2.1 五个杂交组合半番鸭体重的比较分析第38-39页
        4.2.2 五个杂交组合半番鸭的每周增重的比较分析第39-41页
        4.2.3 五个杂交组合半番鸭饲料报酬的比较分析第41-42页
        4.2.4 五个杂交组合半番鸭成活率的比较分析第42页
    4.3 五个杂交组合半番鸭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分析比较第42-46页
        4.3.1 屠宰性能的比较分析第42-43页
        4.3.2 半番鸭内脏器官大小的比较分析第43-45页
        4.3.3 肌肉品质的比较分析第45-46页
        4.3.4 各组半番鸭经济效益分析第46页
    4.4 肌肉肌纤维特性的比较分析第46-49页
        4.4.1 胸肌肌纤维的比较分析第46-47页
        4.4.2 腿肌肌纤维的比较分析第47-49页
    4.5 MSTN、IGF-Ⅰ、PPARA基因表达规律的分析第49-56页
        4.5.1 RNA质量的检测第49-50页
        4.5.2 半番鸭和樱桃谷鸭不同组织中MSTN基因表达量的分析第50-52页
        4.5.3 半番鸭和樱桃谷鸭不同组织中IGF-Ⅰ基因表达量的分析第52-54页
        4.5.4 半番鸭和樱桃谷鸭不同组织中PPARα基因表达量的分析第54-56页
5 讨论第56-59页
    5.1 关于较优杂交组合的筛选第56-57页
    5.2 关于肌肉组织学特性与肌肉品质的关系第57页
    5.3 关于基因表达与肉用性能的影响第57-59页
6 小结第59-60页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59页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59页
    6.3 本研究进一步研究内容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8页
附录:已发表的论文、申请的专利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NKRD基因家族在骨骼肌纤维类型转换中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四川乡土杨属植物的系统发育与亲缘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