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的减磨机理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前言 | 第10页 |
| ·铁谱技术 | 第10-12页 |
| ·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4-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 | 第16-32页 |
| ·机械磨损机理 | 第16-17页 |
| ·润滑油相关特征 | 第17-19页 |
| ·纳米润滑油添加剂 | 第19-21页 |
| ·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的特性 | 第19-20页 |
| ·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的分类 | 第20-21页 |
| ·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的减磨作用机理 | 第21-23页 |
| ·渗透和摩擦化学反应膜机制 | 第21-22页 |
| ·沉积膜作用机制 | 第22页 |
| ·"滚珠"机制 | 第22页 |
| ·超光滑表面作用机制 | 第22-23页 |
| ·复合作用机制 | 第23页 |
| ·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的吸附作用机理 | 第23-27页 |
| ·物理吸附理论 | 第23-25页 |
| ·化学吸附作用机理及其氧化膜的生成过程 | 第25-27页 |
| ·金属基体的磨损计算 | 第27-31页 |
| ·磨损计算方法的发展 | 第27-28页 |
| ·磨损计算基本方程 | 第28-30页 |
| ·加入纳米添加剂后的磨损计算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纳米Cu添加剂对磨损的影响 | 第32-54页 |
| ·磨损试验过程 | 第32-33页 |
| ·加入纳米金属Cu的磨损量结果与分析 | 第33-41页 |
| ·国内恒阳牌润滑油活塞环磨损量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 ·国内昆仑牌润滑油活塞环磨损量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 ·国外5W-40润滑油活塞环磨损量结果与分析 | 第38-41页 |
| ·加入纳米金属Cu的铁谱分析 | 第41-48页 |
| ·国内恒阳牌润滑油相关铁谱分析 | 第41-44页 |
| ·国内昆仑牌润滑油相关铁谱分析 | 第44-46页 |
| ·国外5W-40润滑油相关铁谱分析 | 第46-48页 |
| ·纳米金属Cu的磨损机理分析 | 第48-53页 |
| ·纳米金属Cu的性质 | 第48-50页 |
| ·纳米金属Cu的减磨机理 | 第50-53页 |
| ·本章总结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纳米CaCO_3添加剂对磨损的影响 | 第54-68页 |
| ·磨损试验过程 | 第54页 |
| ·加入纳米金属CaCO_3的磨损量分析 | 第54-61页 |
| ·国内恒阳牌润滑油活塞环磨损量结果与分析 | 第54-56页 |
| ·国内昆仑牌润滑油活塞环磨损量结果与分析 | 第56-58页 |
| ·国外5W-40润滑油活塞环磨损量结果与分析 | 第58-61页 |
| ·加入纳米金属CaCO_3的铁谱分析 | 第61-64页 |
| ·不同润滑油磨合阶段相关铁谱分析 | 第61-62页 |
| ·不同润滑油稳定磨损阶段相关铁谱分析 | 第62-63页 |
| ·不同润滑油严重磨损阶段相关铁谱分析 | 第63-64页 |
| ·纳米CaCO_3的磨损机理分析 | 第64-67页 |
| ·纳米CaCO_3的性质 | 第64-65页 |
| ·纳米CaCO_3的减磨机理 | 第65-67页 |
| ·本章总结 | 第67-68页 |
| 第五章 影响磨损因素的研究 | 第68-74页 |
| ·影响缸套-活塞环的磨损因素 | 第68页 |
| ·润滑油特征对磨损的影响 | 第68-71页 |
| ·试验中润滑油的主要特征 | 第68-69页 |
| ·不同润滑油对磨损效果的影响 | 第69-71页 |
| ·两种纳米润滑油添加剂对磨损效果影响的比较 | 第71-73页 |
| ·相关铁谱分析 | 第71页 |
| ·活塞环磨损量分析 | 第71-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 ·本论文工作总结 | 第74页 |
| ·论文特点 | 第74-75页 |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82-83页 |
| 附录B 实验装置 | 第83-84页 |
| 附录C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