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页 |
1.3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11-13页 |
2 NTFS 文件系统的安全机制研究 | 第13-27页 |
2.1 文件系统的安全机制 | 第13-15页 |
2.1.1 访问控制 | 第13-14页 |
2.1.2 数据加密 | 第14-15页 |
2.2 NTFS 的访问控制机制 | 第15-19页 |
2.2.1 基本概念 | 第15-17页 |
2.2.2 基于ACL 的访问控制模型 | 第17-18页 |
2.2.3 NTFS 权限的定义、继承与优先级 | 第18-19页 |
2.3 NTFS 的EFS 加密子系统 | 第19-26页 |
2.3.1 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2.3.2 EFS 加密子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21-24页 |
2.3.3 EFS 的加解密过程 | 第24-26页 |
2.3.4 加密文件的共享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NTFS 安全属性的保持方案设计 | 第27-40页 |
3.1 安全属性的表示和管理 | 第27-36页 |
3.1.1 NTFS 文件存储结构分析 | 第27-31页 |
3.1.2 安全描述符与文件访问控制 | 第31-35页 |
3.1.3 $100 属性与EFS 加密文件 | 第35-36页 |
3.2 安全属性的保持方案 | 第36-39页 |
3.2.1 安全属性备份 | 第37-38页 |
3.2.2 安全属性映射 | 第38-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安全属性在NTFS 与FAT32 之间的保持 | 第40-63页 |
4.1 FAT32 文件系统简介 | 第40-41页 |
4.2 文件ACL 的保持 | 第41-47页 |
4.2.1 重要的数据结构 | 第41-45页 |
4.2.2 “保持ACL 拷贝” | 第45-47页 |
4.3 EFS 加密属性的保持 | 第47-50页 |
4.3.1 重要的数据结构 | 第47-48页 |
4.3.2 “保持$EFS 拷贝” | 第48-50页 |
4.4 文件的自适应无损传输方案 | 第50-52页 |
4.5 实验与分析 | 第52-62页 |
4.5.1 ACL 的保持测试 | 第53-57页 |
4.5.2 EFS 加密属性的保持测试 | 第57-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NTFS 安全属性在LINUX 环境下的保持 | 第63-70页 |
5.1 LINUX 中的扩展属性 | 第63-64页 |
5.2 NTFS 安全属性在EXT3 下的映射 | 第64-65页 |
5.3 EFS 加密文件在LINUX 下的无损传送. | 第65-66页 |
5.4 实验与分析 | 第66-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6 全文总结 | 第70-7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