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一般理论论文--医学史论文

唐代方剂文献异文研究--以《千金要方》为中心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概论第12-28页
    一 引言第12页
    二 研究现状第12-23页
        (一) 异文基础理论的研究概况第12-14页
        (二) 一般性古籍文献异文研究的一般情况第14-16页
        (三) 方剂文献异文研究概况第16-22页
        (四) 中医古籍异位字研究概况第22-23页
    三 研究的对象第23-25页
    四 研究方法与意义第25-28页
第二章 方剂文献异文的类型和特点第28-40页
    一 版本异文、引用异文和两书异文第28-32页
        (一) "源本"难以确定,引用异文和两书异文为多第28-29页
        (二) 引文而致异文的行文风格多相接近第29-31页
        (三) 引用异文和两书异文有不亚于版本异文的价值第31-32页
    二 校理成为事实上的异文第32-35页
        (一) 著书者对所引内容的校理对被引书籍形成异文第32-33页
        (二) 后世对前代方剂文献的刊刻校理成为版本异文第33-34页
        (三) 校理异文的形式有明示和隐性两种第34-35页
    三 名称异文量多集中且表现复杂第35-37页
    四 相似语境的文句相异构成同境异文第37-38页
    五 方证编排与方剂归类不同形成编次异文第38-40页
第三章 方剂文献异文的产生原因第40-45页
    一 临床变化各录在案第40页
    二 原本瑕疵后人订正第40-41页
    三 辗转抄刻讹脱衍倒第41页
    四 后人校理径改原文第41-42页
    五 后人补注误入正文第42页
    六 一物多名指称不同第42-43页
    七 异位用字大量使用第43-45页
第四章 方剂文献异文的学科性表现第45-68页
    一 从方剂组成三要素看异文第45-56页
        (一) 证治异文第45-47页
        (二) 组成异文第47-51页
        (三) 节度异文第51-56页
    二 编次异文第56-63页
        (一) 方证的编排不同第56-57页
        (二) 方剂的编次不同第57-63页
    三 方名异文第63-68页
        (一) 确定方名的一方多名第64-65页
        (二) 非确定方名的名称变动第65-68页
第五章 方剂文献异文的文献学表现第68-91页
    一 从表达的角度看异文第68-71页
        (一) 意义相近第68-70页
        (二) 意义相反第70页
        (三) 各有其意第70-71页
    二 从字词的角度看异文第71-75页
        (一) 字词的有无不同第71-73页
        (二) 字词的用字不同第73-74页
        (三) 字词的顺序不同第74-75页
    三 从异位字角度看异文第75-91页
        (一) 因"形"而异第75-81页
        (二) 因"声"而异第81-88页
        (三) 讹误字异文第88页
        (四) 避讳字异文第88-91页
第六章 方剂文献异文的应用第91-113页
    一 对待异文的基本原则第91-94页
        (一) 重视文本,注重语境医理第91-92页
        (二) 结合各方知识,审慎判断第92-93页
        (三) 有疑则阙,不求强解第93-94页
    二 异文的判断与取舍第94-101页
        (一) 以文献考订为基础,尊重医学认知第94-96页
        (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判断异文性质第96-98页
        (三) 本证与旁证相结合,灵活运用异文第98-101页
    三 异文的具体应用第101-113页
        (一) 文献的校勘整理第101-106页
        (二) 文本字义的理解第106-109页
        (三) 文献来源的考订第109-110页
        (四) 医学内容的考证第110-113页
结语与讨论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1页
附录第121-149页
    一 宋校本《备急千金要方》和新雕本《孙真人千金方》卷目比较第121-129页
    二 黑水城《孙真人千金方》残叶异文汇校第129-14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9-150页
致谢第150-151页
作者简介第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用户视角的数控机床顾客满意度评价
下一篇:乙醇脱氢法制备乙酸乙酯铜基催化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