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学理论论文--心理学派别及其研究论文

从“思想之流”到“纯粹经验”--威廉·詹姆斯的意识理论研究

内容提要第5-6页
中文摘要第6-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第1章 导言:问题与思路第18-23页
第2章 意识作为“思想之流”第23-67页
    2.1 意识研究的方法第24-27页
        2.1.1 内省的方法第24-25页
        2.1.2 实验的方法第25-27页
        2.1.3 比较的方法第27页
    2.2 意识研究的谬误第27-29页
        2.2.1 言语的误导影响第27-28页
        2.2.2 心理学家的谬误第28-29页
    2.3 心-物关系第29-32页
        2.3.1 心灵作为对象第29-30页
        2.3.2 心灵作为思想者第30-31页
        2.3.3 詹姆斯的心-物关系理论的意义第31-32页
    2.4 心-身关系第32-37页
        2.4.1 “心-身同一”理论的尝试第33-34页
        2.4.2 “心理动因”理论的提出第34-37页
    2.5 对虚假“无意识现象”的批判第37-46页
    2.6 对“心灵元素论”的批判第46-50页
        2.6.1 “心灵元素论”的观点及其实质第46-48页
        2.6.2 詹姆斯对“心灵元素论”的批判第48-50页
    2.7 “思想之流”第50-60页
        2.7.1 “思想之流”具有私人性第51-52页
        2.7.2 “思想之流”具有流变性第52-54页
        2.7.3 “思想之流”具有连续性第54-56页
        2.7.4 “思想之流”具有能知性第56-59页
        2.7.5 “思想之流”具有选择性第59-60页
    2.8 自我意识第60-67页
        2.8.1 “经验自我”第60-64页
        2.8.2 纯粹自我第64-67页
第3章 意识作为宗教经验第67-93页
    3.1 《宗教经验种种》第67-71页
        3.1.1 《宗教经验种种》的写作背景第68-69页
        3.1.2 《宗教经验种种》的主题第69-71页
    3.2 宗教经验的特征第71-77页
        3.2.1 宗教经验的四个特征第71-74页
        3.2.2 神圣对象的合法性第74-76页
        3.2.3 上帝存在的确证第76-77页
    3.3 宗教心灵的两种形态第77-83页
        3.3.1 健康的心灵——一次生的灵魂第77-79页
        3.3.2 病态的心灵——二次生的灵魂第79-83页
    3.4 宗教经验的神秘状态第83-88页
        3.4.1 神秘经验的合法性第83-86页
        3.4.2 神秘经验的权威性第86-88页
    3.5 宗教经验的次生产品——宗教哲学第88-90页
    3.6 詹姆斯的宗教经验理论的价值第90-93页
第4章 意识作为“纯粹经验”第93-123页
    4.1 源初的一元——“纯粹经验”第93-101页
        4.1.1 “纯粹经验”与意识第93-95页
        4.1.2 “纯粹经验”的构成第95-96页
        4.1.3 “纯粹经验”的属性第96-97页
        4.1.4 “纯粹经验”的发生第97-101页
    4.2 次生的二元第101-102页
    4.3 “纯粹经验”的世界第102-112页
        4.3.1 亲习认知第103-104页
        4.3.2 间接认知第104-105页
        4.3.3 间接认知的依据第105-106页
        4.3.4 间接认知的功能第106-107页
        4.3.5 共同对象第107-108页
        4.3.6 共同意识第108-112页
    4.4 “彻底经验主义”的形而上学构想第112-123页
        4.4.1 詹姆斯的形而上学冲动第112-114页
        4.4.2 “彻底经验主义”的形而上学纲领第114-117页
        4.4.3 “彻底经验主义”是一元论还是多元论第117-123页
第5章 总结与结论第123-131页
    5.1 总结第123-126页
    5.2 结论第126-131页
        5.2.1 詹姆斯的意识理论的革命性第126-128页
        5.2.2 詹姆斯的意识理论的生命力第128-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通往自由之路--自由主义的发展与马克思的批判及超越
下一篇: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冲突及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