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王欣夫的生平及其著作 | 第9-10页 |
1.2 《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的成书过程 | 第10-11页 |
1.3 《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研究现状和意义 | 第11-14页 |
第2章 《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著录内容和特点 | 第14-22页 |
2.1 《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著录内容 | 第14-18页 |
2.1.1 记录书籍著者生平、学术交往及著作刊刻情况 | 第14-15页 |
2.1.2 著录刻本年代、行款版式、刻工姓名、用纸、藏书印章、搜集过程等 | 第15-16页 |
2.1.3 载录流传绝少书籍的序跋或其他文献资料 | 第16-17页 |
2.1.4 记录书籍版本源流及流传过程 | 第17-18页 |
2.2 《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的著录特点 | 第18-22页 |
2.2.1 著录过程引用原文 | 第18-19页 |
2.2.2 著录过程判断书籍流传情况、存佚状态及版本优劣 | 第19-22页 |
第3章《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的目录学成就 | 第22-26页 |
3.1 《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重视收集和利用目录书籍 | 第22-23页 |
3.2 《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补目录之缺订目录之误 | 第23-24页 |
3.3 《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是清代及近代钞本的渊薮 | 第24-26页 |
第4章 《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的版本学成就 | 第26-35页 |
4.1 《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著录所收书的版本特色 | 第26-29页 |
4.1.1 收藏大量钞本 | 第26-27页 |
4.1.2 收藏大量校跋本 | 第27-28页 |
4.1.3 收藏大量过录本 | 第28-29页 |
4.2 王欣夫先生的版本鉴定方法 | 第29-31页 |
4.3 王欣夫先生的善本观 | 第31-35页 |
第5章 《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的辨伪、辑录成就 | 第35-41页 |
5.1 《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记录王欣夫先生辨伪成就和运用的辩伪方法 | 第35-37页 |
5.1.1 《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记录王欣夫先生辨伪成就 | 第35页 |
5.1.2 《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记录王欣夫先生运用的辨伪方法 | 第35-37页 |
5.2 《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记录王欣夫先生的辑录成就 | 第37-41页 |
第6章 《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的史料价值 | 第41-61页 |
6.1 王欣夫交往概述及吴中地区其他学者的学术活动 | 第41-52页 |
6.1.1 王欣夫交往概述 | 第41-50页 |
6.1.2 吴中地区其他学者的学术活动 | 第50-52页 |
6.2 记载书林故事 | 第52-54页 |
6.3 《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补史传之缺、纠史传之谬 | 第54-61页 |
6.3.1 对明清学者学术著作的补充和纠谬 | 第55页 |
6.3.2 记载清末学者之事迹以补史之缺失 | 第55-57页 |
6.3.3 《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所载序跋提供当时文人购书情况 | 第57页 |
6.3.4 为考证史传资料正确与否提供资料 | 第57-58页 |
6.3.5 为历史上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提供宝贵资料 | 第58-59页 |
6.3.6 对明清史料其他方面补充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