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1章 同性性侵犯行为的概念 | 第8-12页 |
1.1 同性性侵犯行为的界定 | 第8-9页 |
1.2 同性性侵犯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 | 第9-12页 |
第2章 同性性侵犯行为的危害性 | 第12-17页 |
2.1 从受害者角度看待同性性侵犯行为 | 第12-14页 |
2.1.1 身体伤害 | 第12-13页 |
2.1.2 精神伤害 | 第13-14页 |
2.2 从社会角度看待同性性侵犯行为 | 第14-17页 |
2.2.1 刑律空白成为规制同性性侵犯行为的障碍 | 第14-15页 |
2.2.2 法益失衡易引发新暴力罪行 | 第15-17页 |
第3章 同性性侵犯行为法律现象的成因及其产生的问题 | 第17-28页 |
3.1 同性性侵犯行为遭受漠视的历史文化背景 | 第18-20页 |
3.1.1 “男尊女卑”下的性权利归属 | 第18-19页 |
3.1.2 “南风”下的性道德扭曲 | 第19-20页 |
3.2 立法现状 | 第20-23页 |
3.3 司法现状 | 第23-28页 |
3.3.1 “避而不问”方式下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3.3.2 “张冠李戴”方式下存在的问题 | 第24-28页 |
第4章 同性性侵犯行为入罪的可行性 | 第28-34页 |
4.1 从法的继承的角度阐述 | 第29-30页 |
4.2 从法的移植的角度阐述 | 第30-34页 |
4.2.1 针对同性强奸行为的立法 | 第31页 |
4.2.2 针对同性强制猥亵行为的立法 | 第31-32页 |
4.2.3 针对同性性骚扰行为的立法 | 第32-34页 |
第5章 同性性侵犯行为的立法构建 | 第34-38页 |
5.1 以立法方式入罪的原因 | 第34-35页 |
5.2 立法建议 | 第35-38页 |
5.2.1 取消性侵犯罪名中的性别设定 | 第35-36页 |
5.2.2 增设性骚扰罪 | 第36-38页 |
第6章 结语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