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3页 |
1.1 选题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页 |
1.3 选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3.1 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 第9页 |
1.3.2 践行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 | 第9-10页 |
1.3.3 弘扬革命传统与革命精神 | 第10页 |
1.3.4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 第10页 |
1.3.5 促进北京地区红色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 第1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1 文献资料分析法 | 第10页 |
1.4.2 实地考察研究法 | 第10页 |
1.4.3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5 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2 北京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综述 | 第13-19页 |
2.1 概况 | 第13-14页 |
2.1.1 数量众多 | 第13页 |
2.1.2 类型丰富 | 第13页 |
2.1.3 资源分布广泛 | 第13页 |
2.1.4 反映的革命活动涉及各历史时期 | 第13-14页 |
2.2 红色旅游资源分类 | 第14-17页 |
2.2.1 按文物保护级别 | 第14-15页 |
2.2.2 按不同历史时期及重大历史事件分类 | 第15页 |
2.2.3 按重要历史人物分类 | 第15-16页 |
2.2.4 按不同的物质形态 | 第16-17页 |
2.2.5 按照资源所在地区 | 第17页 |
2.3 北京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 第17-19页 |
2.3.1 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 | 第17-18页 |
2.3.2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 第18-19页 |
3 利用北京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 第19-24页 |
3.1 必要性分析 | 第19-21页 |
3.1.1 当前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 第19-20页 |
3.1.2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活动的需要 | 第20页 |
3.1.3 振奋全体公民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 第20-21页 |
3.1.4 贯彻中共中央十六届七中全会提出的国民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概念的需要 | 第21页 |
3.2 可行性分析 | 第21-24页 |
3.2.1 正确的理论指导思想 | 第21-22页 |
3.2.2 倡导践行北京精神,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 第22页 |
3.2.3 有相关的联席会议制度和具体的操作规范 | 第22页 |
3.2.4 拥有雄厚的具有深刻内涵的物质基础 | 第22-23页 |
3.2.5 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 第23页 |
3.2.6 拥有常年不断的受众 | 第23-24页 |
4 红色旅游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创新 | 第24-26页 |
4.1 方式、方法的创新 | 第24页 |
4.2 教育内容的创新 | 第24-25页 |
4.3 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 第25-26页 |
5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途径 | 第26-30页 |
5.1 榜样教育 | 第26-28页 |
5.1.1 榜样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26-27页 |
5.1.2 红色旅游活动中“榜样教育”例证 | 第27-28页 |
5.2 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 第28-30页 |
6 最大限度的实现红色旅游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 第30-35页 |
6.1 编制北京地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 | 第30页 |
6.2 加强革命遗址的保护力度 | 第30-31页 |
6.3 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加强宣传力度 | 第31页 |
6.4 注重相关优秀人才的培养 | 第31-32页 |
6.5 设计、打造专题旅游线路 | 第32-33页 |
6.6 设计打造专题红色旅游区 | 第33页 |
6.7 调整展览内容充实展品 | 第33-34页 |
6.8 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间的关系 | 第34页 |
6.9 针对不同参观群体细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后记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 | 第39-44页 |
附录A 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红色旅游资源 | 第39-43页 |
附录B 部分涉及红色旅游的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陈列馆名录 | 第43-4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详细摘要 | 第45-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