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新型功能聚合物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研究

目录第4-10页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45页
    1.1 功能聚合物微球第15页
    1.2 功能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第15-22页
        1.2.1 乳液聚合法第15-16页
        1.2.2 无皂乳液聚合法第16页
        1.2.3 细乳液聚合法第16-17页
        1.2.4 微乳液聚合法第17页
        1.2.5 反相乳液聚合法第17页
        1.2.6 分散聚合法第17-18页
        1.2.7 种子溶胀聚合法第18页
        1.2.8 悬浮乳液聚合法第18-19页
        1.2.9 分子自组装法第19页
        1.2.10 模板法第19页
        1.2.11 沉淀聚合法第19-22页
            1.2.11.1 蒸馏沉淀聚合法第20-21页
            1.2.11.2 缩聚沉淀聚合法第21-22页
    1.3 功能聚合物微球的分类第22-26页
        1.3.1 传统型聚合物微球第22页
        1.3.2 环境响应性聚合物微球第22-26页
            1.3.2.1 pH敏感性聚合物微球第23页
            1.3.2.2 温敏性聚合物微球第23-24页
            1.3.2.3 氧化还原敏感性聚合物微球第24-25页
            1.3.2.4 离子强度敏感性聚合物微球第25页
            1.3.2.5 多重敏感性聚合物微球第25-26页
    1.4 功能聚合物微球的应用第26-36页
        1.4.1 功能性聚合物微球的应用概述第26页
        1.4.2 功能性聚合物微球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第26-28页
            1.4.2.1 药物载体第26-27页
            1.4.2.2 常用的作为药物载体的聚合物第27-28页
        1.4.3 功能聚合物微球在生物质转化领域的应用第28-36页
            1.4.3.1 生物质资源的利用研究进展和HMF简介第28-30页
            1.4.3.2 糖类制备HMF的催化剂第30-34页
            1.4.3.3 果糖脱水制备HMF的机理第34-36页
    1.5 本论文的选题和设计思路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5页
第二章 聚甲基丙烯酸纳米凝胶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第45-73页
    2.1 引言第45-47页
    2.2 实验部分第47-52页
        2.2.1 原料第47页
        2.2.2 含有双硫键的交联剂的合成第47-48页
        2.2.3 聚甲基丙烯酸纳米凝胶微球的制备第48-49页
        2.2.4 聚甲基丙烯酸纳米凝胶微球的降解实验第49页
        2.2.5 聚甲基丙烯酸纳米凝胶微球的载药和释药实验第49-50页
        2.2.6 细胞培养第50页
        2.2.7 聚甲基丙烯酸凝胶空心微囊的制备第50页
        2.2.8 Fe_3O_4@PMAAs-s核壳复合微球的制备第50-51页
        2.2.9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第51-5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2-67页
        2.3.1 双硫键交联剂的表征第52-54页
        2.3.2 聚甲基丙烯酸凝胶微球的制备和表征第54-57页
        2.3.3 聚甲基丙烯酸凝胶微球的降解行为研究第57-59页
        2.3.4 聚甲基丙烯酸凝胶微球的载药研究第59-60页
        2.3.5 聚甲基丙烯酸凝胶微球的释药研究第60-63页
        2.3.6 细胞实验第63-66页
        2.3.7 聚甲基丙烯酸凝胶空心微囊的表征第66页
        2.3.8 Fe_3O_4@PMAAs-s核壳复合微球的表征第66-67页
    2.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第三章 叶酸键接的聚(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co-甲基丙烯酸纳米凝胶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第73-98页
    3.1 引言第73-75页
    3.2 实验部分第75-80页
        3.2.1 原料第75页
        3.2.2 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的合成第75-76页
        3.2.3 聚(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co-甲基丙烯酸凝胶微球的制备第76页
        3.2.4 聚(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co-甲基丙烯酸凝胶微球的降解第76页
        3.2.5 氨基化叶酸的合成第76-77页
        3.2.6 叶酸键接的纳米凝胶微球的制备第77页
        3.2.7 载药实验第77-78页
        3.2.8 释药实验第78页
        3.2.9 细胞培养第78-79页
        3.2.10 聚(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co-甲基丙烯酸凝胶微球的制备第79页
        3.2.11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第79-80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0-93页
        3.3.1 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的表征第80-81页
        3.3.2 聚(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co-甲基丙烯酸凝胶微球纳米凝胶微球的制备与表征第81-83页
        3.3.3 聚(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co-甲基丙烯酸凝胶微球纳米凝胶微球的降解行为研究第83-85页
        3.3.4 氨基化叶酸和叶酸键接的纳米凝胶微球的表征第85-87页
        3.3.5 载药研究第87-88页
        3.3.6 释药研究第88-89页
        3.3.7 细胞实验第89-92页
        3.3.8 聚(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co-甲基丙烯酸凝胶微球的表征第92-93页
    3.4 本章小结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第四章 聚膦腈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第98-155页
    4.1 引言第98-99页
    4.2 实验部分第99-108页
        4.2.1 原料第99-100页
        4.2.2 聚(环三膦腈-co-4,4’-二羟基二苯砜)(PZS)微球的制备第100-101页
            4.2.2.1 不同溶剂和缚酸剂第100页
            4.2.2.2 不同单体比例第100-101页
        4.2.3 聚(环三膦腈-co-4,4’-二羟基二苯砜)微球表面修饰第101-102页
            4.2.3.1 微球表面修饰过量的BPS单体第101页
            4.2.3.2 微球表面修饰过量的HCCP单体第101页
            4.2.3.3 微球表面修饰苯甲酰氯第101-102页
        4.2.4 聚(环三膦腈-co-4,4’-(六氟异丙叉)双酚)(PZAF)微球的制备第102页
        4.2.5 聚(环三膦腈-co-4,4'-二氨基二苯醚)(PZODA)微球的制备第102-103页
        4.2.6 聚(环三膦腈-co-4,4’-二羟基二苯砜)纳米管的制备第103页
        4.2.7 聚膦腈纳米材料催化果糖转化成5-羟甲基糠醛的实验第103-105页
            4.2.7.1 不同粒径的PZS微球催化实验第103-104页
            4.2.7.2 不同温度下催化实验第104页
            4.2.7.3 表面修饰不同官能团的微球催化实验第104页
            4.2.7.4 原料六氯三聚膦腈、双酚S或模型分子PCP的催化实验第104页
            4.2.7.5 不同单体比例的微球催化实验第104-105页
            4.2.7.6 不同底物浓度下的催化实验第105页
            4.2.7.7 溶剂的催化作为空白反应第105页
            4.2.7.8 PZAF,PZODA或者PZS纳米管作为催化剂的催化实验第105页
            4.2.7.9 PZS微球中加入二羟基丙酮或丙三醇的对照催化实验第105页
        4.2.8 产物5-羟甲基糠醛从溶液中的分离第105-106页
        4.2.9 循环实验第106页
        4.2.10 磁性PZS复合微球的制备第106-107页
            4.2.10.1 四氧化三铁(Fe_3O_4)磁簇的制备第106页
            4.2.10.2 Fe_3O_4@PZS的制备第106页
            4.2.10.3 Fe_3O_4@PZS@Fe_3O_4的制备第106-107页
        4.2.11 样品的测试和表征第107-10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08-149页
        4.3.1 不同影响因素对PZS微球的微观形态的影响第108-113页
            4.3.1.1 不同溶剂和缚酸剂第108-111页
            4.3.1.2 不同单体比例第111-113页
        4.3.2 PZS微球表面修饰的表征第113-115页
            4.3.2.1 微球表面修饰过量的BPS或HCCP单体第113-114页
            4.3.2.2 微球表面修饰苯甲酰氯第114-115页
        4.3.3 不同影响因素对PZS微球的催化活性的影响第115-123页
            4.3.3.1 不同粒径大小PZS微球的催化活性第115-116页
            4.3.3.2 不同温度下的催化第116-117页
            4.3.3.3 表面修饰不同官能团的微球催化第117-118页
                4.3.3.3.1 表面用过量HCCP或者BPS封端的微球催化第117页
                4.3.3.3.2 表面用苯甲酰氯封端酚羟基的微球催化第117-118页
            4.3.3.4 原料HCCP和BPS以及模型分子PCP的催化第118-120页
            4.3.3.5 不同单体比例的微球的催化第120-121页
            4.3.3.6 不同底物浓度下的催化第121-122页
            4.3.3.7 溶剂的催化第122-123页
        4.3.4 产物5-羟甲基糠醛在反应溶液中的表征以及分离后的表征第123-125页
        4.3.5 循环实验第125页
        4.3.6 PZS微球和均相催化剂盐酸(HCl)和HCCP单体催化对比第125-136页
        4.3.7 PZAF微球的催化研究第136-139页
            4.3.7.1 不同单体浓度制备的PZAF微球第136-138页
            4.3.7.2 PZAF微球的催化第138-139页
            4.3.7.3 双酚AF(BPAF)单体的催化第139页
        4.3.8 PZODA微球的催化研究第139-142页
            4.3.8.1 不同单体浓度制备的PZODA微球第139-141页
            4.3.8.2 PZODA微球的催化第141-142页
            4.3.8.3 4 ,4’-二氨基二苯醚(ODA)单体的催化第142页
        4.3.9 PZS微球中加入二羟基丙酮或丙三醇的催化研究第142-143页
        4.3.10 PZS纳米管的催化研究第143-146页
            4.3.10.1 PZS纳米管的制备和表征第143-144页
            4.3.10.2 PZS纳米管的催化第144-145页
            4.3.10.3 PZS,PZAF,PZODA微球和PZS纳米管的热稳定性第145-146页
        4.3.11 磁性PZS复合微球的表征第146-148页
            4.3.11.1 磁簇的制备和表征第146-147页
            4.3.11.2 磁簇@PZS复合核壳微球的制备和表征第147页
            4.3.11.3 PZS@磁簇@PZS夹心复合微球的制备和表征第147-148页
        4.3.12 其它均相催化剂的催化研究第148-149页
    4.4 本章小结第149-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55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155-15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57-158页
作者简介第158-159页
致谢第159-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臂聚乳酸合成及其结晶行为研究
下一篇:利用多样性导向合成策略构建几类小分子化合物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