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合金学与各种性质合金论文--其他特种性质合金论文

全金属组元Fe基非晶合金薄带的形成、晶化行为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目录第12-16页
CONTENTS第16-21页
第一章.绪论第21-39页
    1.1 非晶合金的概述第21-24页
        1.1.1 非晶合金的基本特征第21页
        1.1.2 非晶合金的发展史第21-22页
        1.1.3 非晶合金的性能与应用第22-24页
    1.2 非晶合金的形成第24-28页
        1.2.1 非晶合金形成的结构条件第24-25页
        1.2.2 非晶合金形成的热力学条件第25-26页
        1.2.3 非晶合金形成的动力学条件第26-28页
    1.3 非晶合金的结构弛豫与晶化第28-29页
        1.3.1 非晶合金的结构弛豫第28-29页
        1.3.2 非晶合金的晶化第29页
    1.4 Fe基非晶合金体系的研究现状第29-30页
    1.5 Fe基非晶合金的变形与塑性研究现状第30-33页
    1.6 Fe基非晶合金的增韧方法第33-35页
        1.6.1 微合金化第33-34页
        1.6.2 第二相增韧第34-35页
    1.7 元素添加对Fe基非晶的非晶形成能力和性能的影响第35-37页
        1.7.1 添加铁磁性Co,Ni元素的影响第35-36页
        1.7.2 添加大原子Zr元素的影响第36页
        1.7.3 添加高熔点和反铁磁性元素的影响第36-37页
    1.8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7-39页
        1.8.1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37页
        1.8.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7-39页
第二章.试验方法、测试手段及数据处理第39-54页
    2.1 试验流程第39-40页
    2.2 试验制样与检测设备第40页
    2.3 样品的制备与处理第40-44页
        2.3.1 制样工艺流程第40-41页
        2.3.2 母合金的熔炼第41-42页
        2.3.3 非晶薄带的制备第42-43页
        2.3.4 样品的退火处理第43-44页
    2.4 主要测试方法及原理第44-49页
        2.4.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44-45页
        2.4.2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第45页
        2.4.3 磁性能测试第45-46页
        2.4.4 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第46-47页
        2.4.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第47-48页
        2.4.6 弯曲试验第48页
        2.4.7 显微硬度及维氏压痕试验第48-49页
        2.4.8 拉伸试验第49页
    2.5 晶化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第49-54页
        2.5.1 晶化激活能的计算第50-52页
        2.5.2 晶化机理函数的确定第52-54页
第三章.全金属Fe基非晶合金的成分设计、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研究第54-72页
    3.1 引言第54-55页
    3.2 成分设计第55-61页
        3.2.1 元素选择的理论基础及成分设计准则第55-58页
        3.2.2 成分设计思路第58-61页
    3.3 FeCoNiCrZr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研究第61-64页
        3.3.1 Co/Ni比对FeCoNiCrZr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第61-62页
        3.3.2 Co/Ni比对FeCoNiCrZr非晶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第62-64页
    3.4 FeCoMoCrZr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研究第64-67页
        3.4.1 Cr/Mo比对FeCoMoCrZr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第64-65页
        3.4.2 Cr/Mo比对FeCoMoCrZr非晶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第65-67页
    3.5 (Fe_(0.52)Co_(0.30)Ni_(0.18))_(73)Cr_(17)M(Hf,Ta,Nb)_(10)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第67-68页
    3.6 (Fe_(0.58)Co_(0.30)Ni_(0.18))_(73)Cr_(17)M(Hf,Ta,Nb)_(10)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第68-70页
    3.7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四章.全金属Fe基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研究第72-98页
    4.1 引言第72-73页
    4.2 Co/Ni比对FeCoNiCrZr非晶合金变温晶化行为的影响第73-78页
        4.2.1 连续升温DSC分析第73-74页
        4.2.2 表观激活能第74-77页
        4.2.3 晶化激活能与晶化分数的关系第77-78页
    4.3 Cr/Mo比对FeCoMoCrZr非晶合金变温晶化行为的影响第78-84页
        4.3.1 连续升温DSC分析第79-80页
        4.3.2 表观激活能第80-83页
        4.3.3 晶化激活能与晶化分数的关系第83-84页
    4.4 (Fe_(0.52)Co_(0.30)Ni_(0.18))_(73)Cr_(17)Zr_(10)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研究第84-96页
        4.4.1 晶化产物分析第84-85页
        4.4.2 变温晶化动力学研究第85-91页
        4.4.3 等温晶化动力学研究第91-96页
    4.5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五章.退火对全金属Fe基非晶合金的析出相及磁性能的影响研究第98-116页
    5.1 引言第98-99页
    5.2 退火对FeCoNiCrZr非晶合金的析出相及磁性能的影响第99-107页
        5.2.1 Co/Ni比对铸态FeCoNiCrZr合金磁性能的影响第99-100页
        5.2.2 退火对FeCoNiCrZr非晶合金磁性能的影响第100-102页
        5.2.3 退火对FeCoNiCrZr非晶合金析出相的影响第102-106页
        5.2.4 FeCoNiCrZr非晶合金的析出相对磁性能的影响第106-107页
    5.3 退火对FeCoMoCrZr非晶合金的析出相及磁性能的影响第107-114页
        5.3.1 Cr/Mo比对铸态FeCoMoCrZr合金磁性能的影响第107-108页
        5.3.2 退火对FeCoMoCrZr非晶合金磁性能的影响第108-110页
        5.3.3 退火对FeCoMoCrZr非晶合金析出相的影响第110-114页
        5.3.4 FeCoMoCrZr非晶合金析出相对磁性能的影响第114页
    5.4 本章小结第114-116页
第六章.全金属Fe基非晶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第116-136页
    6.1 引言第116-117页
    6.2 弯曲试验第117-121页
        6.2.1 全金属Fe基合金的弯曲试验结果第117-118页
        6.2.2 (Fe_(0.52)Co_(0.30)Ni_(0.18))_(73)Cr_(17)Zr_(10)非晶合金弯曲断口形貌分析第118-120页
        6.2.3 非晶合金弯曲断裂韧-脆转变原因分析第120-121页
    6.3 显微硬度第121-125页
        6.3.1 铸态非晶合金的显微硬度第121页
        6.3.2 退火温度对显微硬度的影响第121-123页
        6.3.3 退火时间对显微硬度的影响第123-125页
    6.4 室温压痕变形行为研究第125-128页
    6.5 室温拉伸试验第128-134页
        6.5.1 应变速率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第128-130页
        6.5.2 拉伸断口形貌第130-132页
        6.5.3 拉伸断裂行为分析第132-134页
    6.6 本章小结第134-136页
全文总结第136-139页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39-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5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完成的论文第150-152页
致谢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柔性桥梁涡振幅值与软驰振曲线预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石煤提钒行业工艺先进性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