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插图索引 | 第14-20页 |
附表索引 | 第20-2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2-44页 |
1.1 大跨度桥梁的涡激振动 | 第22-27页 |
1.1.1 大跨度桥梁的发展简介 | 第22-24页 |
1.1.2 大跨度桥梁的涡激共振病害 | 第24-27页 |
1.2 涡激力数学模型 | 第27-35页 |
1.2.1 单自由度模型 | 第27-31页 |
1.2.2 两自由度模型 | 第31-35页 |
1.3 涡激振动的主要研究方法及现状 | 第35-39页 |
1.3.1 试验研究 | 第35-37页 |
1.3.2 数值模拟 | 第37-39页 |
1.3.3 现场实测 | 第39页 |
1.4 桥梁涡振的控制方法 | 第39-41页 |
1.4.1 气动措施 | 第39-41页 |
1.4.2 机械措施 | 第41页 |
1.4.3 结构措施 | 第41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41-44页 |
第2章 涡振幅值估算的理论基础与应用 | 第44-61页 |
2.1 引言 | 第44页 |
2.2 涡振幅值的估算方法 | 第44-52页 |
2.2.1 估算方法一:Ruscheweyh 模型 | 第45-46页 |
2.2.2 估算方法二:Griffin Plot | 第46-49页 |
2.2.3 估算方法三:Tamura 模型 | 第49页 |
2.2.4 估算方法四:Vickery & Basu 模型 | 第49-50页 |
2.2.5 估算方法五:Scanlan 模型 | 第50-52页 |
2.3 匀质圆截面构件涡振幅值估算 | 第52-56页 |
2.3.1 实测值 | 第52-55页 |
2.3.2 估算值 | 第55-56页 |
2.3.3 对比情况 | 第56页 |
2.4 柔性桥梁涡振幅值估算 | 第56-60页 |
2.4.1 振型和展向相关性影响 | 第57-58页 |
2.4.3 质量阻尼参数 | 第58-59页 |
2.4.4 振动频率/Reynolds 的影响 | 第59页 |
2.4.5 现行涡振限值规范的局限性 | 第59-6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3章 桥梁构件涡振幅值的振型修正效应 | 第61-85页 |
3.1 引言 | 第61-62页 |
3.2 节段模型与实桥的涡振幅值换算 | 第62-65页 |
3.2.1 振型的影响 | 第62-64页 |
3.2.2 气动力展向相关性的影响 | 第64-65页 |
3.2.3 Reynolds 数的影响 | 第65页 |
3.3 大长细比桥梁杆件的基频振动 | 第65-75页 |
3.3.1 试验模型 | 第66-67页 |
3.3.2 试验工况与参数识别 | 第67-69页 |
3.3.3 风洞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9-75页 |
3.4 多点弹性支撑模型的高阶涡振 | 第75-84页 |
3.4.1 试验模型 | 第75-77页 |
3.4.2 动力特性测试 | 第77-81页 |
3.4.3 风洞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81-8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4章 柔性桥梁高阶响应的展向相关性 | 第85-103页 |
4.1 引言 | 第85页 |
4.2 多点弹性支撑测压模型 | 第85-88页 |
4.2.1 测压断面布置 | 第86-87页 |
4.2.2 测压仪器 | 第87页 |
4.2.3 频响修正 | 第87-88页 |
4.3 试验参数与工况规划 | 第88-90页 |
4.3.1 动力参数 | 第88-89页 |
4.3.2 试验工况 | 第89-90页 |
4.4 模型在强迫激励下的响应 | 第90-94页 |
4.4.1 强迫振动装置 | 第90-91页 |
4.4.2 强迫激励下的高阶模态响应 | 第91-94页 |
4.5 展向相关性试验结果分析 | 第94-101页 |
4.5.1 表面压力展向相关性 | 第94-95页 |
4.5.2 振幅和涡振锁定区间对展向相关性的影响 | 第95-98页 |
4.5.3 振型对展向相关性的影响 | 第98-99页 |
4.5.4 升力系数展向相关长度计算 | 第99-10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5章 典型断面气动性能的数值模拟 | 第103-124页 |
5.1 引言 | 第103页 |
5.2 数值计算简介 | 第103-105页 |
5.2.1 计算方法 | 第103-105页 |
5.2.2 计算区域布置 | 第105页 |
5.3 软驰振的数值模拟 | 第105-112页 |
5.3.1 模型参数及试验结果 | 第105-106页 |
5.3.2 计算网格及静力系数 | 第106-108页 |
5.3.3 幅值响应 | 第108-109页 |
5.3.4 气动力及尾流涡形态识别 | 第109-112页 |
5.4 两个涡振锁定区间的数值模拟 | 第112-122页 |
5.4.1 计算模型 | 第113-114页 |
5.4.2 计算网格及静力系数 | 第114-115页 |
5.4.3 幅值响应 | 第115-117页 |
5.4.4 第一个锁定区间的气动性能 | 第117-119页 |
5.4.5 第二个锁定区间的气动性能 | 第119-12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第6章 考虑 3D 修正的高阶涡振幅值估算 | 第124-145页 |
6.1 引言 | 第124页 |
6.2 尾流振子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124-132页 |
6.2.1 2D 尾流振子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124-131页 |
6.2.2 考虑 3D 效应修正的 Tamura 模型 | 第131-132页 |
6.3 2D 圆柱涡振幅值估算 | 第132-137页 |
6.3.1 试验数据 | 第132-133页 |
6.3.2 柱体幅值响应 | 第133-135页 |
6.3.3 尾流振子响应 | 第135-137页 |
6.4 多点弹性支撑模型高阶涡振幅值估算 | 第137-144页 |
6.4.1 参数识别 | 第137-139页 |
6.4.2 2D 模型的应用 | 第139-142页 |
6.4.3 3D 模型的应用 | 第142-144页 |
6.5 本章小节 | 第144-145页 |
第7章 柔性桥梁杆件软驰振响应幅值估算 | 第145-164页 |
7.1 引言 | 第145页 |
7.2 涡振与驰振耦合的理论模型 | 第145-149页 |
7.2.1 准定常驰振力 | 第145-147页 |
7.2.2 Parkinson & Corless 模型 | 第147-148页 |
7.2.3 Tamura & Shimada 模型 | 第148-149页 |
7.3 幅值估算的关键参数识别 | 第149-159页 |
7.3.1 风洞试验 | 第150-153页 |
7.3.2 数值计算 | 第153-158页 |
7.3.3 关键参数确定 | 第158-159页 |
7.4 幅值估算经验公式 | 第159-163页 |
7.4.1 实测数据 | 第159-162页 |
7.4.2 关键参数的数学拟合 | 第162页 |
7.4.3 幅值估算经验公式 | 第162-163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63-164页 |
结论 | 第164-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167-179页 |
致谢 | 第179-180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180页 |